年度目标调低,换帅之后,深蓝汽车缺的不只是手机式营销

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深蓝汽车的各种消息。一会儿是销量目标下调,一会儿是高层换人,CEO说换就换,搞得跟科技公司开发布会似的。说实话,作为一个天天跟车打交道的“老司机”,看得我有点恍惚——这哪是造车啊,倒像是在复刻某手机品牌的“营销神话”?可问题是,汽车不是手机,光靠PPT和口号,能把一辆车卖好吗?

咱们今天不站队,不吹不黑,就坐下来聊聊深蓝到底怎么了。这牌子从出道就挺猛,S7、SL03一上来就喊着要“颠覆市场”,价格也够狠,确实让不少消费者“上头”。可现在呢?目标一降再降,管理层大换血,背后暴露的,恐怕不只是营销的问题。

先说说产品本身。拿深蓝S7来说,这车刚出来那会儿,颜值是真的能打。无框车门、掀背尾门、低趴的车身,风阻系数干到了0.258,这数据在同级里算是顶呱呱了。开出去,真有点“走路摇头晃脑”的感觉,拍照也是“出片利器”,朋友圈一发,点赞一堆。可你真要坐进去开一开,问题就来了。内饰用料听着高大上,实际摸起来,有些地方还是硬塑料,时间一长,质感打折。座椅看着宽大,支撑性也还行,但长途开下来,腰还是有点撑不住。这就好比一个帅哥,穿得挺帅,但一开口,普通话不标准,感觉立马掉档。

年度目标调低,换帅之后,深蓝汽车缺的不只是手机式营销-有驾

再说说动力和驾驶感受。深蓝主打增程和纯电两条线,S7增程版用的是1.5L增程器,市区用电,油耗确实低,百公里综合油耗能做到4点几个,燃油经济性这块,算是支棱起来了。可一旦上了高速,或者电量不足时,那台增程器的声音就藏不住了,嗡嗡嗡地往耳朵里钻,NVH控制真的一般。底盘调校也是偏硬,过个减速带,后排乘客能蹦起来。你说它是“驾驶玩具”吧,操控谈不上多精准;说它是“床车”吧,后排空间又没那么夸张。定位有点模糊,想讨好所有人,结果可能谁都觉得不够贴心。

智能化呢?深蓝说自己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车机反应快,UI也清爽。实际用下来,流畅度确实还行,语音识别也能听懂大部分指令。可你要说它是“车界网红”级别的智能体验?那还真谈不上。L2级辅助驾驶有,但功能比较基础,自适应巡航加车道保持,用起来总觉得差了点火候,变道不果断,跟车距离也调不太准。对比一下隔壁家的比亚迪、小鹏,人家的NOA、城市NGP都快普及了,深蓝这步子,是不是慢了半拍?

说到竞品,那就更有意思了。先看比亚迪唐DM-i,这可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价格跟深蓝S7差不多,但品牌认知度高,4S店遍地都是,售后省心。唐DM-i的亏电油耗控制得更好,发动机技术更成熟,开起来安静多了。缺点嘛,外观设计有点“老咕噜棒子”,内饰科技感不如深蓝炫,车机系统也偏传统。但你要问老百姓买不买账?人家销量摆在那儿,妥妥的“真香”定律。

年度目标调低,换帅之后,深蓝汽车缺的不只是手机式营销-有驾

再看零跑C11增程版,这车简直就是“价格屠夫”。配置拉满,座椅通风加热、空气悬架、L2+辅助驾驶全给你塞上,价格还比深蓝低一截。空间也大,后排跷二郎腿没问题,真能当“床车”使。但零跑的品牌力弱啊,你开出去,有人问:“这车啥牌子?”解释一圈,挺累。而且零跑的品控和细节处理,偶尔也有小毛病,比如车窗升降异响、车机偶发卡顿。便宜是真便宜,但你要为品牌和稳定性多操点心。

最后说说深蓝最让人“劝退”的地方——营销和管理。一年初定20万辆,卖不动就砍到16万,现在又传要砍到12万?这目标跟坐过山车似的,经销商心里慌,消费者也犯嘀咕:这车是不是卖不动啊?更离谱的是换CEO,像换手机壳一样频繁,战略能稳定吗?你说你学手机品牌搞发布会、玩生态,可车是大宗消费品,用户要的是可靠、是长期陪伴,不是天天给你“打脸”看。

其实深蓝的技术底子不差,三电技术有长安撑腰,生产体系也成熟。问题出在哪?太着急“上桌第一个动筷”,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忽略了产品打磨和用户口碑的长期积累。汽车不是快消品,用户买了车,五年八年都得开着,你今天吹得天花乱坠,明天服务跟不上,后天系统不更新,人家能不“气的蹦起来”?

年度目标调低,换帅之后,深蓝汽车缺的不只是手机式营销-有驾

所以你看,深蓝缺的,真的不只是一个会吆喝的CEO,也不是一套多炫的营销话术。它缺的是沉下心来做产品的定力,缺的是对用户长期价值的尊重。技术可以追赶,配置可以堆,但信任一旦崩了,想重建可就难了。

现在这行情,价格战打得“天塌了”,很多车都“跌冒烟了”,深蓝也得跟着降价保量。可降价不是长久之计,靠低价换来的订单,留不住人心。

年度目标调低,换帅之后,深蓝汽车缺的不只是手机式营销-有驾

那问题来了——这样的深蓝,你会考虑买吗?如果给你15万-20万的预算,你会选“国民神车”唐DM-i,还是“性价比怪兽”零跑C11,或者继续观望深蓝的下一步动作?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欢迎聊聊,你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