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立马征途:一块巨无霸电池背后,是精准收割续航焦虑的阳谋

朋友们,最近通勤是不是感觉越来越魔幻?

拆解立马征途:一块巨无霸电池背后,是精准收割续航焦虑的阳谋-有驾

每天早上,不是在地铁里被挤成照片,就是在马路上堵得怀疑人生。车么,买得起养不起,油价涨得比工资快,停车位比对象还难找。于是,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电动爹,哦不,电动两轮车。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续航焦虑。

看着仪表盘上飞速下降的电量,心里那个慌啊,就跟双十一付完款看花呗账单一样刺激。生怕骑到一半,它当场罢工,让你在马路边上演一出“人推车”的行为艺术。

这说明什么?说明续咒焦虑,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城市生活的不安全感。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掌控,但一个小小的电池,就能把我们的活动半径牢牢锁死。

拆解立马征途:一块巨无霸电池背后,是精准收割续航焦虑的阳谋-有驾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立马搞了个“征途劲速版”,名字听着就挺唬人,主打一个长续航。官方数据一张嘴,就是“600里”,换算一下300公里。

看到这个数字,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哇塞牛逼!第二反应是:真的假的?

这数字,就跟你简历上写的“精通office”一样,主打一个精神饱满,实际操作起来,Word能打开就算胜利。

但我们不能光吐槽,得看它为了吹这个牛,到底堆了什么料。

拆解立马征途:一块巨无霸电池背后,是精准收割续航焦虑的阳谋-有驾

这车的核心,是一块72V38Ah的电池。这是个什么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动车界的巨无霸充电宝。正常电动车要是汉堡,它就是全家桶。对于那些每天需要横跨整个城市去上班,或者周末想去郊区撒个野的朋友来说,这玩意确实能让你心里踏实不少。

至少,你不用天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插座,活得像个手机电量低于20%的当代人。

这就是立马的阳谋,一个经典的“快种快收”式打法。

他们精准地捕捉到了市场上最大的痛点——续航,然后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把电池往死里堆。其他花里胡哨的功能可以放一放,先把用户的核心焦虑给喂到嘴里,哦不,是解决了。

电动车市场不是搞慈善,是开赌场。厂家下的每一个注,都算计好了你口袋里还剩几张票子,以及你心里最怕什么。征途劲速版这一注,就押在了“距离”上。

聊完续航,再看“劲速”。

官方标称极速60km/h。这个速度在城市里是什么水平?

它够快吗?足够你在大多数市政道路上跟着车流跑,不用被后面的汽车司机按喇叭问候家人。

它安全吗?这速度但凡走点神,头盔戴歪一点,你就是下一个“马路超人”,只不过是脸着地的那种。

它高级吗?朋友,这个价位要啥高级感,耐用才是硬道理。

所以,这个“劲速”的定位就很鸡贼。它满足了你对速度的基础幻想,但又没给你一辆能上赛道的猛兽。它更像一个西装暴徒,平时安安分分通勤,偶尔红绿灯起步的时候,也能让你小小地爽一把。

这就是典型的产品逻辑:在成本和用户“既要又要”的矛盾之间,找一个最大公约数。用户想要跑得远,还想要跑得快,最好价格还便宜。厂家只能说:我尽量。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产品,它的长板(续航)长得戳人,短板(除了续航和速度之外的一切)也短得真实。

你不能指望它有摩托车那种操控质感,也不能指望它有高端电自的智能化。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矛盾: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活动半径。

这就像一个职场工具人,活儿干得又快又多,代价就是除了工作能力,其他方面可能都比较朴实,比如发际线和电量一起后退。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这台车?

答案很简单:实用主义至上的长途奔袭者。

比如外卖小哥,每天的KPI就是跟时间和距离赛跑,电池就是饭碗;比如住在城市边缘,工作在市中心的打工人,每天的通勤路线就是一条微缩版的“征途”;再比如那些厌倦了周末两点一线,想骑着车去隔壁城市吃碗面的“轻度旅行爱好者”。

对于他们来说,这车不是玩具,是工具。工具的核心是什么?皮实、耐用、能干活。

至于那些追求颜值、追求社交属性、追求智能体验的用户,这车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因为双方的利益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就叫市场细分,用人话说就是,王八瞅绿豆,对上眼了。

最后,必须得泼点冷水。

买这种“超标”电动车之前,有几个坑你必须清楚。

第一,官方续航永远是理论值。它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比如一个体重不过百的瘦子,在无风的平地上,用最经济的速度匀速行驶。现实中呢?你是个200斤的壮汉,载着女朋友,顶着五级逆风,一路激情猛拧油门,时不时再来个急刹。

你猜怎么着?

续航能给你干到对折,都算是电池给面子。所以,任何官方续航,你先打个七折,再根据自己的体重和驾驶习惯往下减,得出的那个数,才有点参考价值。这背后其实是个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物理就学过,但大部分人买东西的时候,脑子里只有消费主义。

第二,政策风险。这种时速和体格的电动车,在很多城市已经被划入“机动车”范畴了。这意味着什么?上牌、驾照、保险,一个都不能少。买之前千万要去当地车管所问清楚,别车买回来了,发现上不了牌,或者自己没驾照,那它就成了一堆昂贵的废铁,属于典型的“瞎积薄发”式冲动消费。

总而言之,立马征途劲速版这款车,没什么神话光环。

它就是一次精准的商业博弈。立马洞察到了用户最深的恐惧,然后把解药直接拍你脸上,简单粗暴,但有效。它用一块巨大的电池,为你提供了一种“随时能走,想走多远都行”的心理安慰。

它扒光了所有花里胡哨的外衣,把“工具属性”这四个字刻在了骨子里。它可能不精致,不智能,甚至有点笨重,但它能实实在在地拓展你的生活半径,让你在钢铁森林里,拥有了一点点廉价的、但却宝贵的自由。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认清这一点,远比纠结那虚无缥缈的“600里”续航,要重要得多。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