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如果你能跑20万公里,你看看你主驾门槛下有没有锈点,哪怕芝麻粒大一点,切记,不要好奇,如果你用手摁一下,那么你就发现是锈烂了。
这个点其实挺常见的。毕竟不少车主都忽略了那个门槛的死角,觉得只要座椅不靠门板,锈蚀又跟自己没关系,但实际上,门槛的锈蚀才是真隐藏杀手。不少人出于惯,觉得只要外表看起来还行,就算了。然后,真到五六年后跑个二十万公里,车门下那块底盘上铺的金属就会悄然变得脆弱。
你想啊,很多车底盘都要经过泥水、盐碱、雪融水冲刷。长时间下来,润滑剂变少、金属表面逐渐氧化,锈蚀蔓延。尤其是那些芝麻粒大小的锈点,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暗示着底盘的腐蚀已渐渐入侵内层。你心里想,硬壳没啥事,敲敲还能干啥?但真要拉开门看看,可能会发现门槛下面的金属已经变得粉状或松散。
我记得,朋友买的车就是这么被坑的。他以为只要不过户,坚挺五年就行。结果五年后,主驾门槛一按就吱嘎作响。换句话说,锈蚀已经开始吃掉铁质底盘,下一步可能就是咯吱咯吱的底盘咬合声。这个时候,再去修补就贵啦,也麻烦。
也不是所有车都难堪到这个地步。比如我知道有朋友那辆江铃,五年了,跑了六七万公里,他还翻翻相册,挺干净。除了排气管的锈点(这个正常),底盘几乎没什么了。上次他还笑,说我刚翻了账,没必要担心。但这是不是运气差不多,我也不好说。
(这段先按下不表)问我,但你会不会也觉得,没必要非得检查门槛到严重程度?未雨绸缪嘛。懂了汽车的身体对安全、对忽然爆胎、甚至个别发动机误火都有关系。因为,一个底盘裂缝可能让你车子翻车的可能性变大(夸张点,但也不无道理)。
对比一辆车,1000块的修修补补确实值不值得。你想想,一般正常维护的话,五六年可以控制在2万块以下。换个角度考虑,底盘锈蚀其实也是经济问题——你保养得差,腐蚀大,日后再换个底盘,价格可能直接飙到4万以上。
我还看到有人说,我每年都喷防锈漆,底盘像新的一样。听起来挺好,但其实防锈不可能做到永远。尤其是底盘死角,喷完几个月后,泥巴又在粘,化学反应不断,锈蚀还是会慢慢吃掉金属。你问:那我每年都检查吗?我觉得这个频率得看车主使用状况。
很多锈蚀早期形状都看得到。比如门槛边缘、螺丝孔、轮眉内部。你只要每半年低头看看,或者洗车后用手指轻触一下,哪怕感觉微微有点颗粒感。(呃,有些人嫌麻烦,所以反正就算了。)自己动动手,不用专业工具也能大半看到点问题。
真的,别用手摁太用力。关于那芝麻粒大小的锈点,有的车主一开始还好奇用手戳一下,结果噗——一声,底盘都变脆了。其实那只是开始的苗头——很小,但意味着前路可能不太乐观。
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些车会那么快爆管或穿孔——其实就是金属已经玩完了。车子跑五六年,看似没事,实际上底盘早已在氧化、腐蚀之中。
我有个猜测(没细想过)——是不是很多车主天真快乐,觉得那么多车子都还能跑,安全问题就不那么重要?反正大众话语里,不少人根本不在意底盘那点事。直到有天,燃油管漏了,轰隆一声起火,才发现幸亏早发现。
说到这里,有没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时候最适合检查底盘?我觉得,四年左右跑个二十万公里,差不多都该扒一扒车了。除非你每天接触泥水,或者经常跑高速、山路,否则五六年左右,底盘问题就得引起注意。
这个也是趋势——那些偏远农村或山区,路况更恶劣,锈蚀更快。反倒城市,养护相对方便点。你可能会觉得,购车时,售后会帮你检查这些,但很多问题,还是得自己留心点。
提醒一句。别觉得自己车怎么用都没事。一辆车,尤其跑了差不多20万公里,没有一点锈。这个概率,其实挺低的。所有的隐患和危险都在细节中。你还记得我说的那个朋友,底盘锈得很厉害,那时候他就开始烦恼:要不要换底盘?——这就是一场时间的比赛。
(你有没有那种隔三差五盯着底盘的冲动?)我猜你一定有,否则你也不会读到这里。
--------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