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被调侃“合资依赖症”的老牌车企,如今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两辆是自主品牌?
它和华为联手打造的一款新车,预售18小时订单就冲破了5万辆,目前订单已超过8万辆,直接锁定了2025年的“现象级爆款”。 这个反差巨大的主角,就是上汽集团。
2025年8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同比大增41%,这已经是今年单月销量连续第八个月上涨。 1到8月,他们累计卖出了超过275万辆车。 放在几年前,很多人可能都想象不到这样的场景。
自主品牌成了顶梁柱
以前提到上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合资品牌。 现在,局面彻底调了个儿。 今年前8个月,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达到了175万辆,在公司总销量中的占比飙升到63.6%。 也就是说,自主业务已经成了绝对的主力。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发生的。 上汽下了狠心,把荣威、名爵、智己这些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和出口资源整合到一块,形成了“大乘用车”板块。
这么一搞,效率提升立竿见影。 比如全新的MG4纯电车,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下线只用了14个月,比传统流程快了将近40%。 8月份,光是自主品牌就卖了23.2万辆,同比涨了将近一半。
具体到各个品牌,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定位高端的智己汽车,其新一代LS6开启预售后订单迅速突破了5万辆。 荣威M7 DMH开启预售首周订单也突破了一万辆。
更不用说那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尚界H5了,作为上汽和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产品,它把华为ADS 4.0智驾系统带到了不到17万起的价格区间,吸引力爆棚。
新能源车猛踩电门
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上汽也在加速跑。 8月份,上汽卖了13万辆新能源车,差不多占当月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前8个月累计卖了89.3万辆,增速超过44%。
这背后是上汽在纯电、混动、氢能几条技术路线上都在发力。 他们搞的平台化策略,让技术能更快地用在不同价位的车上。
比如DMH超级混动技术,帮助相关车型在7月份实现了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4%。 安全方面也没放松,像“魔方”电池系统累计装车超50万辆,保持着“零热失控”的记录。
合资板块主动求变,找回节奏
合资业务这边,上汽也没有躺平。 面对市场变化,上汽大众采取了“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策略,一边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一边向电动化提速。
上汽通用别克则推行“一口价”等模式,优化销售流程。 这些努力见到了效果,上汽合资板块在8月份取得了28.3%的增速。
在高端市场, 8月1日上市的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技术的燃油车。 上汽奥迪的首款战略型豪华纯电轿车奥迪E5 Sportback也开启了预售。
在混动市场,别克GL8陆尊PHEV于8月推向市场,以满足对高端商务新能源MPV的需求。 这些动作说明,合资车正在努力摆脱“落伍”的标签。
海外市场,不只是卖车更是在建生态
上汽把车卖到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8月份,海外卖了8.8万辆车。 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上汽MG前8个月终端交付了20万辆,成了欧洲卖得最好的中国品牌。 在挪威,MG品牌冲进了7月份汽车市场销量前五。
上汽的出海,早就不只是简单的贸易出口了。 他们推行“Glocal”战略,也就是“全球技术+本土化适配”。
比如,针对欧洲市场推的HEV混动车型,就成功绕开了欧盟的反补贴税。 上汽安吉物流还投入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不仅运自己的车,也给其他中国品牌提供出海物流支持。 这都是在构建一套出海的体系能力。
组织大调整,为转型保驾护航
上汽能在自主、新能源、海外这几条线上快速推进,跟它内部的一场深度改革分不开。 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把乘用车、国际业务、研发总院等核心板块整合起来,成立“大乘用车”板块。
这样改变了以前资源有些分散的情况,研发、制造、营销的协同效率更高了。 有数据显示,整合后新一代车型的研发周期缩短了15%。
上汽还特别注重对外合作,构建开放的朋友圈。 除了备受关注的华为,上汽也和宁德时代、OPPO等多家科技企业深度合作。 这种开放合作的心态,帮助它更快地整合先进技术。
今年上半年,上汽的合并营业总收入接近3000亿元,尤其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432.2%。 这说明它的主营业务赚钱能力确实增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