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卡车与理想i8对撞试验争议: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之辩”

导语:一场不对等的碰撞试验,撕开了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认知鸿沟

近日,一场乘龙卡车VS理想i8”的对撞试验引发广泛争议。据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一辆乘龙H5重卡(总质量约25吨)与一辆理想L8(增程式SUV,整备质量约2.3吨)以“50km/h对向碰撞后,卡车驾驶舱变形严重、A柱弯折,而理想L8仅车头损毁,乘员舱结构完整。部分网友据此质疑卡车安全性不如乘用车,但乘龙官方迅速回应称试验设计存在人为误导,结果不能反映真实安全水平,事件陷入罗生门

这场看似一边倒的碰撞试验,本质是商用车与乘用车安全设计逻辑的差异、测试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公众对安全认知的片面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乘龙卡车与理想i8对撞试验争议: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之辩”-有驾

一、事件还原:争议的核心是试验条件结论解读

1. 试验背景:民间测试引发的舆论风暴

此次对撞试验由第三方汽车测评机构(非官方)发起,宣称模拟真实道路对撞场景,但未明确公布具体测试标准(如碰撞角度、速度精度、车辆状态等)。视频显示:

碰撞场景为卡车右前侧与SUV左前侧对撞(非正碰),卡车以约50km/h速度撞击理想L8的驾驶位车门;

卡车未装载货物(空载),理想L8为满载(4+行李);

试验后,卡车驾驶舱A柱弯折、车门无法开启,理想L8乘员舱无明显变形,双闪灯正常启动。

2. 双方争议焦点:试验是否公平?结论是否误导

质疑方观点:认为试验直观展示了卡车防护能力弱于乘用车,尤其卡车作为道路强者应更注重保护对方车辆安全;

乘龙回应:称试验被摆了一道”——未采用商用车安全测试标准(如GB 18564《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且空载+非正碰的设定放大了卡车弱点(卡车设计需承载重物,空载时重心高、抗侧撞能力下降),结论不具参考性

乘龙卡车与理想i8对撞试验争议: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之辩”-有驾

二、技术拆解: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设计逻辑截然不同

要理解争议,需先明确:卡车与乘用车的安全目标、结构设计和测试标准存在本质差异

1. 安全目标:保护自身”VS“保护他人

乘用车(如理想L8:核心目标是保护车内乘员。其车身采用笼式结构,通过高强度钢(占比超70%)在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分散冲击力,同时配备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等被动安全配置,确保乘员舱完整性。

商用车(如乘龙卡车):核心目标是保护驾驶员”+“保障道路其他参与者安全。卡车车身更注重承载能力(如货箱结构强度),驾驶舱设计需满足碰撞后驾驶员生存空间,但因总质量大(空载时约8-10吨,满载超25吨),其碰撞能量是乘用车的数倍,单纯乘员舱不变形难以实现。

2. 结构差异:吸能”VS“抗撞

乘用车:通过前纵梁、发动机舱等部件的可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约占碰撞能量的60%-70%),减少传递到乘员舱的冲击力;

卡车:因总质量大,碰撞时自身动能是乘用车的5-10倍(以50km/h对撞为例,卡车动能约为理想L88倍),仅靠自身结构难以吸能,更多依赖抗撞设计(如加厚驾驶舱钢板、加强A/B柱)。但空载状态下,卡车重心高、悬挂行程短,侧撞时易发生侧翻或驾驶舱变形。

3. 测试标准:乘用车标准无法套用于卡车

目前国内针对商用车的安全测试标准(如GB 18564)与乘用车(C-NCAP、中保研)完全不同:

乘用车:要求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柱碰等严苛场景,重点保护乘员;

商用车:侧重制动性能”“灯光可视性”“货箱防护等(如GB 18564要求卡车必须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对碰撞后乘员舱变形的要求低于乘用车。

简言之,用乘用车碰撞标准评价卡车,如同用羽毛球拍标准评判网球拍——规则不同,结论无意义

乘龙卡车与理想i8对撞试验争议: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之辩”-有驾

三、争议背后:公众对商用车安全的认知偏差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本质是公众对卡车安全性的固有偏见与行业现实的冲突

1. 偏见一:车越大越安全

部分人认为卡车体积大、重量大,碰撞时更占优势,但忽略了体积大=动能大的物理规律。卡车与乘用车碰撞时,卡车自身损坏可能更严重,但这是其保护道路其他参与者的代价(如避免被小车钻入底盘导致群死群伤)。

2. 偏见二:乘用车安全技术更先进

理想L8作为高端新能源车型,搭载了主动刹车、自动泊车等智能安全配置,但商用车的安全技术路线不同——卡车更依赖被动结构强度(如加厚钢板)和主动防御(如盲区监测、车道偏离预警)。例如,乘龙部分高端车型已配备“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降低30%以上的追尾事故。

3. 偏见三:试验结果=真实安全

民间测试常因非标准化导致结论失真。例如,此次试验未模拟卡车满载”“雨天湿滑路面等真实场景,且未公布假人伤害值(如胸部加速度、颈部受力)等关键数据,仅通过外观变形判断安全性,缺乏科学性。

乘龙卡车与理想i8对撞试验争议: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安全标准之辩”-有驾

我的观点:安全没有高低,只有适配

此次对撞试验的争议,本质是用乘用车的标准评判商用车的认知错位。卡车与乘用车的安全设计逻辑截然不同——前者是道路安全的守护者,后者是乘员安全的保护者

对行业而言,需推动商用车安全标准升级,强化主动安全技术,而非盲目对标乘用车;对公众而言,需理解安全的多元内涵:卡车或许无法在碰撞后保持完美车身,但它的每一次技术改进(如盲区监测、自动刹车),都在为道路上的每一个人降低风险。

毕竟,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谁撞赢谁,而是尽可能避免碰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