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

我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不敢相信。那个准新的范儿,关键是在二手市场能压到那么低的价位。你原价三十多万的新车,甚至带点加价的色彩,现在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这不就像炒菜剩点汤底,倒出来都是赚钱的味道。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有驾

这两天,在朋友圈一看,数不清的群里有人在拆解,都是在比啊比。有人说,买这个车主要是图个情怀,自己在家用,反正不用快充,也不追求最新的智能。反之,另一拨朋友则嫌弃,这车没有快充,不把快充当电池关键更新挤出去了。

其实我觉得,这事闹得热不光是车的价格变化,而是体现了市场的一个大趋势。谁都知道,国产纯电,近几年突飞猛进。比亚迪、蔚来、零跑出了一堆爆款,小到十万多块的大火车,整个产业链也在加速完善。宝马i系列的销售额,去年在所有新能源里面只能排到二十几名,远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的阵营。这点数据,还是很实在的。

我特别想知道的是,宝马他们是不是也没料到,会被国产车这么快地赶超?还是说,他们本身就到插曲的节点了。毕竟,减税、补贴甚至供应链稳定,明眼人都知道,给国产新能源免费加持,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燃油车的渠道利润。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有驾

我曾经翻了下自己的记笔记—其实各大品牌的渠道压力挺大。经销商们都在试图转型,更偏向于卖电动车。和传统车躺赢相比,卖电动车的利润要低不少。供应链紧绷,芯片缺货,材料涨价,像搬砖一样,就是搞不出半点松动。

你瞧啊,去年我朋友修车时,随口说起: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已经成为爆款背后的一股潮流。那会儿还觉得买车就是图个面子,但慢慢发现,真正掂量得是后续使用成本、充电便利、软件体验。

对比标杆车型——像奥迪Q4E-tron、特斯拉Model 3,价格差不多都在二十出头。其实乘坐感受、配置和续航能力的差距还算明显。宝马i3这个老车,电池体积小、快充不支持,连续充电次数少,甚至中控也只支持CarPlay,没有丰富的智能交互,这些短板让我觉得,曾经的品牌光环在二手市场被打脸。

有人问我:为什么还有人买这个?价格倒是诱人。我觉得,要理解一件事。对于一部分人,买车就是为了情怀,尤其是在城市里,出门方便、停放容易,比起买个白领标配那种苦恼,二十万块你就买了个复古经典的电动车,图个心理满足。现在不少人对智能化的需求远超想象,像充电桩难题,打造了十年也解不开的心结。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有驾

我就奇怪了。这个大电池,不支持快充,平时充电还要考虑电池温度。这点不怪别的品牌都在推快充快充,就算是自主品牌,充电速度也有所提升。还是那个问题:快充快得了多少?大部分实操体验告诉我,快充快几分钟,续航又能掉多少?我想,没细想过。

说到续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市场上大概有4-5个车型,续航在400公里以上,价格都在十五到二十万。要是买一辆二手宝马i3,估算百公里能耗在12千瓦时左右,算一算,一百公里电费(假设0.8元/度)大概需要10块钱。这种低成本的优势,让人一边摇头一边觉得还挺划算。

话说回来,买这个车,更多像是抢一张情怀票。上手容易,但养车就看出真实水平了。充电桩少,软件更新慢,OTA大版本还得排队等待。有一次我问关系户:你们宝马经销商怎么评价这车?他说:就是个心情车,平时用还挺好,但真想搞长途,就得提前规划。这还不包括那些充电排队的烦恼。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有驾

其实我一直在想,这次宝马的降价,到底是表明它在被动应对国产竞争,还是有意示警?毕竟豪华品牌的客户群,很多还是对品牌有着莫名的执着。而且,年轻消费者更看重智能配置和体验,那些纯粹像样的体验,就算五折价格,也不好买单。

我猜测,不是所有豪车都能靠价格取胜。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高压快充,才是未来的硬核硬招。说真的,充电桩布局到哪个级别、软件生态能不能跟得上,才关乎后续的用户留存。你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因为充电累死而放弃一辆车?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接下来,留个念头:大规模降价之后,是不是意味着,为了换取市场份额,工厂要拼命优化产品?还是,电动转型的慢节奏才能走得更远?我其实有点担心,豪华品牌如果都只会硬着头皮杀价,那未来还剩什么谈品质?而对自主品牌,价格战之外的技术壁垒和服务体验,是不是才是下一轮战场的核心?这场价格战究竟还能坚持多久?以及,下一次降价的狠和真到底在哪个方向?

20万元就能把一台准新宝马i3开回家,这在上海二级市场引发热议,豪华品牌被国产纯电打得毫不留情-有驾

感觉这个问题,就是留给所有传统豪车制造商的一个难题,你说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