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买车其实是一场买轮胎的隐形战役。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我朋友刚买了辆新车,刚跑了几百公里。和我分享时还很得意:你看我这车,配置不错,花了30多万。我当时心里就在想,光看这个价格,基本上算中高端了吧。谁知道,他摇摇头,偷偷告诉我:你知道吗?轮胎才跑了几百公里,轮胎就磨得不成样子了,你知道像他一样的轮胎,国内卖的基本是象牌?但是国外,那些豪车上用的可是米其林、倍耐力,怎么到我们这里,变梯子货?你想想,差价差多了——象牌轮胎在美国是不是就出过事?召回啊!国内听都没听说过,可能问题都没被曝光呢。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像轮胎这种东西,月用量也不是太大,估算如果百公里消耗1毫米左右,800公里就差不多磨掉8毫米。正常轮胎(比如米其林的)厚度在10毫米左右,这轮胎直接快见底。一块轮胎至少3-4年才能磨到这个状态,没想到宝马用了不到一千公里就怎么回事。

这事最让我搞不懂的,是品牌态度。车子跑那么点儿速度,轮胎就罢工,说明生产链一定出问题。可人家宝马不慌,让你自己扛责任。最扯的是,轮胎坏了,他第一时间找4S店,得到的回应就是,轮胎是易损件,不在质保范围内,得自己出钱换。这逻辑让我想起前几天在修车群里,有个车主说:检测不到明显质量问题,厂家就不负责。我看得真晕,难道轮胎不就是安全底线?怎么还能说不是质量问题?又不是买了几块白菜。

他不服,做了一次极端检验,把坏掉的轮胎锯开,拿去鉴定。结果当场确认:轮胎出现的损伤,明显是材料出了问题。这情况下,我就想问:是不是轮胎的质量控制也没那么严?出现问题后,宝马还把责任推给象牌,说不是我们生产的。这让我不禁想:国内的大牌是不是都惯着呢?一定有人说哎,一条轮胎而已,真没必要搞得这么大动静。但我觉得,这不是单一的轮胎问题,而是品牌对待客户的态度。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有驾

于是,他一个人带着剩下一半轮胎,飞到米兰去找宝马总部,现场直说不行就算了——谁知道,宝马那边承认了问题,说800公里就这么磨损,肯定出问题了,但又推说轮胎不是我们生产的,是象牌的。你说这责任推得比谁都快。几百公里的轮胎损耗,连根毛都没少;这事假若发生在普通消费者身上,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国内宝马都这么大牌了,怎么会把责任一推了之,一天到晚讲品质,结果实际处理却这么随意。而且,更让我心疼的是,官方的处理没让人觉得暖心。只给了9120块,报销拖车和高铁费,然后就派人上门换了米其林轮胎。你知道,这钱是怎么算的?约估整个过程,自己折腾的时间,耗费的精力,这点补偿简直微不足道,但起码比起没有任何回应要好一些。

这让我想起某科学家说的话:缺的不是钱,而是那份坚持。我觉得这男的挺牛的,一个买了30万车的哥们,专门为了轮胎事情飞到欧洲,似乎太拼了——你说,他真的就为了那条轮胎?我想他一定也在想到底谁该负责。(这段先按下不表)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有驾

有人会说,一条轮胎有必要闹这么大?很多消费者都太惯了忍一忍,少惹事。但你想想,像这样大品牌出现问题,处理不过关,长远看对行业的影响也不好。国人总喜欢讲面子,但真正能站出来较真的人少。有种忍让的文化,把一些事情压下去了,结果是不是只会越积越深?我倒觉得,保持一定的较真精神,才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看看我们国家工业的价值观,许多问题都可以归咎到责任推卸。生产端不好,好像就能把责任甩给供应链、或者不可抗力。但消费者遇到问题,谁才真的是第一责任人?——自己。你以为多花点钱就啥都不管?你不试试在国外,出了事给你一个大洋,车夫说没零钱找,你会不会更激动?这就是文化差异。

我猜,大部分国内玩家买车,买到次品轮胎,可能也就笑笑,这价格,就这个水平,没有像国外那样较真。这中间是不是缺了点啥?就是真正的较真精神。对产品的质量保持应有的敬畏,把责任放在品牌身上,要他们敢于担责,好比丰田的老板说我们没有涨价,都是你们自己要的——这逻辑就扎心。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有驾

今天这个事,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咱们的维权渠道,有多少是真的有效?走法律途径,流程太长,耗时耗力。但世界上最怕的,是不敢较真,或者少了那份坚持。有人会觉得闹事就没好处,但反过来想,要是大家都像我朋友一样有点血性,或许行业会好一些。

这次宝马的处理其实也算礼尚往来,没有出现那种不给面子、冷漠的态度。但我始终在想一件事:未来是不是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毕竟,生产的问题不是一次性范畴。有人说批评品牌,是在给他们压力,我只想说,品牌要长远,不能只靠推卸责任来躲避风头。

你觉得呢?要不要咱们也多点较真的勇气?或者,问题都不在轮胎哪里,而是整个行业的责任感和底线。车子这东西,安全第一。可安全的底线,是不是还得消费者自己去拼一拼、较一较?无论如何,这哥们较真的事,留给我很大启发。

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宝马摩托车才骑800公里轮胎就磨损严重躺到意大利维权引发公众对品牌态度的讨论-有驾

最后真想问一句:你会为一条轮胎,飞到欧洲开个维权大会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