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的时候,美国媒体的镜头刻意地捕捉到了中国春运大潮中一个“反常”的画面:
一边是价格不菲的高铁车厢显得有些清冷空荡,另一边,那老式的绿皮火车里却人山人海,连过道都挤满了扛着大包小包的回乡人。
这幅鲜明的对比图迅速被西方媒体解读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还配上了一个很有暗示性的标题:“高铁座位空荡荡,绿皮车挤得满满,说明中国经济不太景气,还在盲目建设。”
文章采访了几位返乡打工的人,生动地展现出消费退步的画面:收入增长速度变慢,春节红包变少,面对四百多元的高铁票和一百多元的绿皮车票,大家“用脚投票”,宁愿在拥挤里受九个多小时的颠簸,也不想为了多省几百块钱的时间多花钱。
由此,西方媒体得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结论:因为中国经济表现疲软,民众的消费力减弱,所以那引以为傲的高铁网变得冷清无比,这也正好反映出中国存在“过度铺设”的问题。
可是,这套看起来挺完美的说法,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是不是觉得经济现在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一开始,把“绿皮车挤”跟“高铁空”等同看待,明显就是个偷换概念的把戏。
在咱中国这个地域宽广、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还不均劳的国家,出行的工具怎么个选择,压根不是个简单的一刀切问题。
高铁跑得飞快,基本上主要是给中短途的商务出行和城市圈内的上下班日常用的。对于京津冀、长三角这些地方的“摆渡族”来说,“复兴号”早就变成了日常生活里的“高速地铁”,时间就是金钱的想法在这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绿皮火车凭着实惠的票价和遍布各地的网络,依旧牢牢占据着长途经济出行的阵地。
对于从沿海发达城市回内陆省份的打工人来说,路程动辄百十公里的距离,高铁和绿皮车的票价差距可能得几百、甚至上千块钱。
在时间还算宽裕的情况下,挑选更划算实惠的返乡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花钱选择,绝对不是什么“消费降级”的表现。
高铁和绿皮车本来就是为不同经济水平、满足不同出行偏好的人群设计的互补选择,把两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就是忽视了咱们国家社会的丰富多样和复杂细致。
实际上,所谓的“空座多”并不准确,反倒是相反。到了2024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一共运送了4.84亿乘客,创出了新的历史纪录。
在如此庞大的客流中,搭乘动车组的乘客差不多占到八成左右,日均使用动车组的比例超过了96%。客流顶峰时节,各大枢纽站的高铁票几乎一票难求,甚至不得不前所未有地增加大量“夜间高铁”列车。
就广州南站一个点来说,春运某个深夜时段,增开104列高铁,送走了3.5万名乘客。要是真高铁“空无一人”,又没必要费尽心思地挖掘运力潜力呢,反正不多用。
在美媒的镜头中看到的“空座”,很大可能只是非高峰或者不是特别热门线路的一些情况,用它来整体概括春运期间,甚至说整个中国高铁的运营状态,就像用一张照片来代表整部电影,没太大道理。
用春运中的一些个别现象来猜测“中国经济不太景气”,这可就有点偏颇了,就是见树不见林的毛病。
说实话,经过疫情的冲击再加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的确遇到增长放缓的难题,老百姓的消费心态也变得更小心翼翼了。
不过,这和“经济不景气”或者“完全崩溃”那种情况可差得远呢。
就事论事,比喻事实比空话更有说服力。
咱们再看看这一组更全的数字:2024年前半年,中国的GDP同比涨了5.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头算是挺不错的。
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了5.3%,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多出了8.4%,以至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了70%。
这些宏观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咱们,中国经济的根基还很牢固,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升温。
把普通人出行时的一些小心翼翼当成整个经济在下滑的信号,显然是有意误解和扭曲事实。
其实,关于“过度建设”的说法,基本上忽视了中国高铁背后那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到2024年底,中国的高铁总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4.8万公里,这个数字几乎占了全球总和的70%以上。
这庞大的交通网络,绝不是为了啥“面子工程”,而是为国家长远发展谋划的战略布局。它大大带动了人口、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转,推动了“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生活圈”的形成,有效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没错,铁路工程投入不少,短时间内某些线路确实会出现亏损。
这就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回报得看长远,整体来看,不能只凭短期的财务数字来评价。
京沪高铁每年利润达到几十亿,成功的范例证明了它巨大的商业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别的国家还在为修不修高铁争论不休时,中国已经凭借一张高效、便捷的高铁网络,为未来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一笔着眼长远的战略投入,哪能说是“过度”呢?
归根结底,美媒炮制的这套“中国经济崩溃论”背后,或许并不是真正反映中国的实际难题,而更多展现了他们自己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和难堪。
在美国对华搞贸易战、科技战却几乎没啥大作为的情况下,用舆论战去淡化中国的实力、打击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就变成了一种既省钱又管用的招数。
不过,事实终究胜过空口说白话。
就在亿万中国人依旧乘坐高铁和绿皮车奔波在回乡和拼搏的路上的时候,咱们的经济也依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稳稳站立,不动摇。那些想用几张照片或片面的故事来给中国贴标签的努力,到了现实面前,早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