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

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

6月26号那天,正好赶上小米YU7发布会,手机屏幕里弹窗一个接一个跳出来,说是三分钟就冲破了20万台大定。陆先生就是在那一晚,跟着热闹下了单,还特意花6000块加装了个“光环轮毂”。他后来和我说,这种心情有点像小时候过年抢鞭炮——抢到手的那一刻是真高兴,可后面发现东西不对劲儿,那股子劲头一下全没了。

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有驾

说起来也怪,小米这次轮毂的宣传图真挺唬人的。图片上外圈颜色跟车身一样,中间还有银色圈环,一整个看着很灵动,加上镂空设计,让人以为是类似SU7那种轻盈感。陆先生没见过实物,就凭信任直接锁单。他家楼下邻居老李还打趣,“你这买法,比我买瓜子还干脆。”

等到去小米之家看实体车时,他才傻眼:原本期待的镂空结构变成了一整块盖板,本来应该有的一圈银色光环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感觉自己被照骗糊弄了一把。”陆先生气得直拍大腿,当场就找销售理论,要退订。

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有驾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销售只回一句:“已经锁单,不支持退订。” 陆先生愣住,又气又急,只能跑去《交广热线 汽车维权》栏目组求助。他最纠结的是,如果选择官方给出的改配方案——比如换别的配置——提车顺序要重新排队,本来预计40周,现在一折腾可能拖到2026年甚至更久。这期间新能源购置税政策会不会变?以后要不要加价?这些都没人能给准话。

群里有人插嘴,说APP订购界面其实早写明“配置以实物为准”,可偏偏排队顺序又死卡锁单时间。这让不少人觉得流程挺拧巴,对消费者不算友好。有朋友调侃,“这操作比我们厂里的工艺流程还绕。”

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有驾

其实关于这个轮毂的问题,不止陆先生一个人在吐槽。有的人抱怨21寸才是275mm胎宽,但页面没写清楚;还有人反映APP当天出故障,导致提报时间延后,被迫往后排队。我认识的小张前阵子也遇到过类似事儿,他说自己的标准版订单本该带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下完订单却发现只有Max版本才有这个功能。客服最后承认PDF文案错了,但定金还是不能退,说官网描述一直准确,让用户自认倒霉。

翻旧账的话,今年5月份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四百多名Ultra版用户集体要求退换。当时厂家补偿未交付订单可以改铝制舱盖、已提车辆送2万积分(折合2000元),但大家觉得和4.2万元选装费根本不是一码事,而且改配又要重新等30-40周。一位做汽修的大哥在群里开玩笑:“现在买新势力电动车,就像买彩票一样,全靠运气。”

除了新势力品牌,小区门口王师傅最近碰上的事儿也够堵心。他6月28日在青岛北京现代4S店全款拿下一辆途胜L,还没开走呢,在店里蹲地下一瞅底盘,多处锈蚀!尤其转向机球头、驱动轴连杆这些关键部位都有问题。一开始厂家和经销商都说锈蚀正常,可王师傅咨询熟悉修理工之后越想越怕:生锈严重的话,以后安全隐患大不说,还怀疑是不是泡水二手货混进来了。他现在正跟厂家扯皮,要把钱拿回来。

冷知识插一句,其实不少国产品牌早期车型底盘防腐做得一般,比如北方冬天撒盐路段常见生锈现象。但像驱动轴这种核心部件出现明显氧化斑点,一般行内人都会建议仔细查查生产日期和存放环境。我之前听汽修站老师傅讲,有些库存太久或者运输过程中受潮的新车,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过绝大多数正规渠道新上市车型应该不会这样频繁出锅。

回头再聊聊冷门配置,我记得去年试驾某自主品牌电动车的时候,工程师专门演示了一项叫“智能动态胎压监测”的功能,就是实时监控每个轮胎压力并联动驾驶辅助系统预警。不少老司机觉得鸡肋,其实真遇上下雨天高速爆胎,这玩意救命用一次值回票价。所以啊,新技术再炫酷,也别忘了基本功扎牢靠,这样才能少让消费者吃亏上当。

至于陆先生投诉小米YU7这档子事,目前厂家的处理结果还悬着呢。据栏目组反馈,他们正在持续追踪,看最后怎么收场。不过对于很多普通家庭一辆几十万的新电动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关乎生活质量和心理预期。如果因为宣传图与实际差距太大,把信任耗尽,再先进的科技堆料也是白搭吧?

小米YU7轮毂宣传与实车差异引发车主维权风波-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源自《交广热线 汽车维权》栏目及相关公开报道。如需了解更多细节,请关注各地交通广播或正规汽车资讯平台更新进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