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长沙,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一边是77万车主焦虑无助,一边是企业彻底退出市场。
车主们心里打鼓,售后谁来“兜底”?
回头看,广汽菲克的“告别”,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两年多重整尝试,接连五次拍卖都没人问津。
每次消息一出,市场气氛都紧绷到极点。
2025年初,管理人就放话,公司已经生产超77万辆车。
零部件断供,售后逐步变难,大家都在等一个答案。
售后缺失,直接影响普通人用车体验。
到了7月8日,广汽菲克管理人正式发布破产消息。
长沙中院裁定,广汽菲克走向终局,留下一地鸡毛。
债权人、车主和员工的焦虑,瞬间被放大。
20多天后,Stellantis集团出来表态。
他们承诺尽最大努力延续售后服务。
说到底,这步是被市场和责任推着走的。
管理人没有停下动作。
7月10日,最新进展发布,又谈到售后问题。
多轮谈判,合作草案已基本敲定。
债权人会议还要进一步表决,悬念依旧。
售后服务工作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每个车主都想要一个明确、靠谱的答复。
到底谁来管?进口Jeep站了出来。
其实他们法律上没义务,现实里却“愿意帮忙”。
网络布局、配件供应都不如合资时期那么全。
2025年春节前后,一些零部件恢复生产。
管理人把能用的试验车、剩余零部件全移交出去。
这一步,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知情人说,进口Jeep帮得了就帮,帮不了也没法子。
局面真不容易,零部件紧张,服务网点缩水。
大家都在咬牙坚持,试图稳住局面。
此时的市场,合资车型已经停售。
Jeep进口车型还在正常销售、服务。
Stellantis集团继续扩建经销商网络,向外传递稳定信号。
回顾广汽菲克的前世今生,2010年成立,2014年两大集团合并。
2015年改名,2016年销量冲到17.99万辆巅峰。
谁都没想到几年后会走到这一步。
2017年销量顶峰,2021年跌到2.01万辆。
业绩一落千丈,2017年净资产44.22亿,到2020年已成-3.31亿。
三年亏损近50亿,合资公司的信心被慢慢消磨光。
2022年,Stellantis集团宣布改变策略。
他们决定用轻资产模式继续做Jeep品牌。
和广汽集团协商终止合资,本地化梦碎。
2022年9月,广汽菲克总资产73.22亿,负债却高达81.13亿。
负债率超过110%,企业基本无力回天。
到了11月,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之后,管理人接管,连续五次拍卖都“流拍”。
土地、厂房、生产设备没人接盘。
地方政府和管理人只能继续招商、寻找新买家。
整个过程,车主们心情复杂。
一方面希望原厂能继续负责,一方面又怕售后彻底断档。
行业内外都在关注,舆论场里各种声音交织。
Stellantis集团的表态,给了大家一点安慰。
但实际操作中,售后服务能不能真正落地,还是未知数。
毕竟进口Jeep网络和资源有限,能覆盖多少还得看后续动作。
广汽菲克的结局,折射出汽车合资模式的深层问题。
曾经的辉煌现在成了过眼云烟,市场规律冷酷无情。
企业决策、市场变化、政策环境,种种因素叠加,最终走到尽头。
每一步都有人受影响,尤其是普通车主。
他们只是想要一份保障、一份服务。
如今,答案还远远没有完全揭晓。
未来会怎样?管理人说有新进展会及时通报。
Stellantis集团承诺持续服务,进口Jeep愿意帮忙。
但现实中的难题远比纸面上复杂得多。
这场破产风波,既是一家企业的终结,也是汽车行业的缩影。
对车主来说,结果还没完全尘埃落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