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SUV市场的价格战已彻底失控! 豪华品牌不再是保值象征,而是降价主力军,最高降幅逼近50%,路虎极光、宝马iX等车型价格直接“腰斩”。 合资与自主品牌紧随其后,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无差别卷入这场混战。 消费者一边狂欢“捡漏”,一边担忧车企能否活下去。 这究竟是市场理性的回归,还是绝望前的最后疯狂?
豪华品牌彻底撕下价格面具。 捷豹E-PACE以48%的降幅成为“折扣王”,相当于购车直接打五折。 路虎极光降价19万,揽胜运动版最高优惠33.8万,宝马iX3、iX1等电动车型降幅均超45%。
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奔驰GLC,如今入门款跌破32万,宝马X1优惠14万,奥迪Q7狂降26%。 甚至凯迪拉克XT5直接推出“一口价”22.99万,比官方指导价低了近20万。
这些传统豪车的行为,彻底颠覆了豪华品牌的溢价逻辑。 有业内人士直言:“每卖一台特价车,都在为三年前的傲慢买单。 ”
德系与日系品牌在降价策略上出现明显分化。 大众探岳、途观L降幅高达34%-41%,奥迪Q5L优惠超10万元。 而日系品牌如本田CR-V、丰田汉兰达降幅多在24%-34%之间,显得更为谨慎。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者不同的市场心态:德系品牌更急于清库存换现金流,日系则试图在价格与品牌价值间寻找平衡点。
燃油车型同步跟进,哈弗H6最大降幅4万元,长安CS75手动版也有较明显优惠。 荣威RX5、奔腾T77等也有3万元左右的优惠。
新能源领域,蔚来ES6、EC6均降价超10万元,奥迪Q4 e-tron、宝马iX1等纯电车型也大幅让利。 从小型电动到高端纯电,几乎全维度卷入价格战。
库存压力是推动降价的重要因素。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库存深度攀升至1.52个月,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随着理想L9、问界M9等新能源车型持续放量,传统燃油中大型SUV市场份额被压缩至53%。 豪华品牌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
技术进步也推动了价格调整。 电池成本降低、规模化生产以及华为数字电机、低风阻设计等技术优化了能耗,拉低了用车成本。
消费理念变化同样是原因之一。 年轻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更加理性,不仅看重品牌的影响力,更加关注车辆的实际使用价值与性价比。
在降价潮中,消费者需要警惕“综合优惠”可能包含保险补贴,而裸车价未变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库存车陷阱,超半年库存车需要检查轮胎、电瓶,防止隐性老化。
低配缩水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丐版锋兰达仅8英寸屏,RAV4低配无倒车雷达。 有些车型在降价的同时,可能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简配。
有经销商透露:“现在卖车根本不赚钱,全靠厂家返点和售后维持。 ”某日系品牌销售甚至表示,每卖一台锋兰达需倒贴500元提成。
对于消费者来说,此时购车确实是一个“抄底”的机会。 尤其是那些对某些车型感兴趣但一直觉得价格过高的人,现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一款豪华SUV的品质。
也需要理性看待降价背后的原因,毕竟“降价≠贬值”,车辆的保值率仍需关注。 大幅降价导致二手车残值率下跌,首批车主或成“韭菜”。
这场价格战已经分不清谁是主动出击,谁是被迫应战。 有车企负责人坦言:“现在不是想不想降的问题,而是不降就得死。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