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斯拉2025.20.300版本车机系统升级,车主体验碎片记录
早上去楼下充电桩碰见老杨,他那辆Model Y已经收到推送,说这次OTA主要是车机上的事儿。其实我前天还在群里吐槽,导航页面那些第三方充电站图标太乱,看着跟打麻将似的。这回据说能自己选显示不显示,算是给强迫症省点心。
缓行模式也有动静了。以前小区门口那坡,我媳妇开Y的时候总觉得一停就溜坡,现在师傅说新版本会主动踩住刹车,不用再死盯着脚下了。我昨晚试了一把,上坡停车确实稳多了——但也不是每次都灵,有时候反应慢半拍,也许还得等后续优化。
侧视摄像头录像终于来了。之前邻居小王被剐蹭,一直喊哨兵模式没录到侧面,这回B柱摄像头画面直接进行车记录仪里了。他翻看视频时还发现浏览界面变宽敞不少,不过偶尔卡顿,估计是APP更新没完全适配吧。
还有个冷门功能:后备厢高度自定义。去年我家地下室顶棚低,每次开尾门都怕磕掉漆,现在可以设定场景保存高度——但设置过程挺绕的,要在触屏点来点去才能记住,下次希望能简单些。
充电方面倒有意思,以前离开车辆USB和手机无线充都断电,这回只要剩余电量大于20%,设备还能继续吃电。我上周夜班回来忘拔线,到早晨手机满格,也算个意外福利。不过群友提醒别一直插着,有人碰过发热厉害,还烧坏过一个旧U盘,不知道是不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地图目的地区域展示这个改动,我个人感觉一般。有时候定位到很细的小区名字,它反而啥也不显示,大概率还是算法没完善吧。Apple Music随机播放列表扩展到了百首以上,但我平时听歌用蓝牙多些,对这个功能兴趣有限。有位上海朋友倒挺喜欢,说上下班路上不用手动切歌了,“自动放着更省心”。
输入法语言切换也是这版的新玩意儿,不过实际操作下来容易误触,经常莫名其妙跳成英文键盘,要重新调回来才顺手。这种细节活儿估计得习惯一阵子才能顺畅使用。另外媒体搜索结果筛选条件丰富了一些,但实际体验还是偏慢,有时候搜首老歌半天才出来,销售哥们说可能跟网络环境有关——他店里WiFi信号差,经常出这种状况。
安全方面,“行车密码”验证漏洞修补让人安心一点。不久前微信群有人传出旧版能被某种方式绕过验证,新升级之后大家测了一圈,目前看没啥问题。不过真遇到技术流盗贼谁也拦不住,小区保安师傅私下讲:“高科技越多,小偷越爱琢磨。”
聊动力配置那块,今年1月新款Model Y上市以后价格又起波澜。我家买的是后驱版,当时26万出头,现在据销售透露长续航全轮驱动涨到了31万左右,还带贯穿灯带和漫反射尾灯组——这些外观变化年轻人喜欢,可我爸总嫌花哨。“尾灯亮成这样,是不是费电?”他每次坐副驾必问一句,其实影响真不大。据懂车帝的数据,今年7月Model Y卖出去三万多台,比6月少一些;Model 3销量跌破一万,在朋友圈引发不少讨论,都在猜是不是竞品压力太大或者用户观望情绪重起来了。
动力参数部分听技师讲的比较杂:Y后驱最大220千瓦、扭矩440牛米,用的是宁德时代62.5度磷酸铁锂包,据说CLTC工况跑近600公里。但同样路线不同天气表现差异挺明显,上个月雨天高速掉表快不少。而长续航全轮驱动则搭LG78度三元锂,总功率331千瓦,据群友自测夏季空调猛吹依然能冲700公里以上。当然数据归数据,实际城市通勤一天两冲才踏实。另外秋季要上的那个“L”版本传闻售价奔40去了,还有2+2+2六座布局、尺寸加大、电池82度,总质量2088公斤(师傅念起来像报菜名),纯电理论751公里续航,但工况到底怎么算没人给准话,只能等官方发布再瞧吧。
至于Model 3这边,从23万五起步到33万九封顶都有单双电机可选,我隔壁阿姨刚换完,她原先纠结单/双区别到底值多少票价,其实日常代步194千瓦够用;追求爆发力可以考虑225或343千瓦高配。但她最后选的是62.5度磷酸铁锂,因为维修成本低一点。据坊间消息三元锂78度包更适合远途,高速掉表相对缓慢。今年各类CLTC标称623-830公里都有,可惜真实路况未必那么乐观,多数老司机建议按八折计算比较靠谱(微信群口径)。
对比来看,新老车型之间最大感受其实就是智能化提升和舒适性细节,比如新款Y加装8寸液晶屏之后后排娃娃看片方便很多,而内饰材质变化肉眼难辨,多数人只觉“摸起来软糯”。冷知识补一句:早期美规进口Y座椅填充物硬邦邦,被国内改良以后坐久腰疼明显减少,这是维修厂张师傅亲身反馈,他修过十几台,美规老货最容易投诉这一茬子事儿。本地养护圈流传句玩笑:“买特斯拉别挑年份,看屁股厚薄就知道舒服与否。”
最近二手市场行情又火了一把,一辆21年落地不到四万公里的Y挂出去立马成交,比燃油SUV同龄残值高出一截。但有位南京朋友吐槽自己去年买入,如今挂牌转让却遇上降价潮,只好咬牙留着继续开。他微信里晒图:“新能源水深啊兄弟。”旁边有人接话:“你至少不用天天找4S保养,那油滤空气滤一年两换烦死人!”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懂车帝平台、微信群聊天及本地维修技师日常交流等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