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仁怀市搞汽车补贴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是,他们是不是也悟了。
你以为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多重补贴激活汽车消费市场”?不,朋友,这根本就不是在激活市场,这是在一个半死不活的蛊池里,又扔了几条更饿的虫子进去,让他们自己打。这是地方版的“掀桌子”战法,是对所有还在假装体面的友商和兄弟城市的无情嘲讽。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新闻里那个买宝马五系的郭女士,我愿称之为本年度最佳气氛组。一辆指导价48万的车,店里直接优惠14万,省补1万3,仁怀市再补5000。里外里,咔咔一算,优惠了将近17万。什么概念?一辆高配思域的钱,直接就地蒸发了。这已经不是优惠了,这是在暗示你,之前那17万都是“品牌税”,是“信仰充值费”,现在我们良心发现,给你打个折。宝马自己看了都得一个趔趄,原来我的品牌价值是可以被一个县级市的补贴给“重新定义”的。
这事儿最魔幻的地方就在这里。奔驰宝马这种品牌,它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技术?是性能?别闹了,最值钱的是那个标,是那个“我开的是宝马”的玄学光环。正常买它的人,决策逻辑里,性价比是排在最后的。他们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身份认同。但现在,仁怀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动作告诉你,朋友,你的信仰可以打折出售。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就好像你去求神拜佛,准备了九万九的香火钱,结果门口大和尚拉住你,说施主别急,今天双十一,我们庙里搞活动,香火钱打六折,还送两斤开过光的苹果。你当时的心情,就问你怕不怕?你不是怕亏了,你是怕这佛,它不灵了。
所以你看,补贴这东西,对于比亚迪这种实用主义品牌,是锦上添花。顾客陈先生从遵义跑过去,省补1万5,市补4000,到手便宜了快两万块。这钱是实打实的,买车就是为了省油省心,现在还能省购车款,大家都很开心,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对于宝马,这种补贴就是降维打击,是官方背书的“破除迷信”。它在用真金白银告诉你,别谈那些虚的,所谓豪华,在地方财政的铁拳面前,就是个可以量化的数字。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掀桌子行为,它不是只在品牌内部掀,它是在城市之间掀。新闻里写得明明白白,“吸引周边县市和外省的顾客前来仁怀市汽车门店购车”。你以为这是在激活消费?不,朋友,这是在搞闪电战。这是把隔壁遵义老乡的潜在客户,直接用补贴这个“任意门”给传送过来了。
这让我想起当年大学抢食堂的场景,哪家窗口打的肉多,哪家就排长队,人性从未改变。
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每个城市都是带枪的猎人。仁怀这一枪打出去,遵义怎么办?毕节怎么办?贵阳怎么办?大家一起跟进补贴?那最后就成了经典的囚徒困境,所有人都补贴,等于所有人都不补贴,白白烧掉了财政的钱,养肥了一批等等党。要是不跟,那客户就眼睁睁地被吸走。这哪是卖车,这简直是现实版的“道诡异仙”,所有人都被逼得心素失衡,马上就要变成没有理智的怪物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作为一个跑过不少地方的中年人,对这种事儿太熟了。这种靠猛药续命的玩法,本质上是把未来的消费潜力,用一个叫“补贴”的压缩毛巾,强行吸到了现在。两个周卖60辆车,54台车,数字很好看,KPI完成了,新闻稿写出来也光鲜。但潮水退去之后呢?那些因为补贴而提前购车的消费者,他们未来一两年的购车需求已经被透支了。接下来车行是不是要过更长的苦日子?没人关心。
你看那个比亚迪的店长,思路就非常清晰,非常上道。他说,针对外省客户,我们提供“专人销售办理,委托所有业务完成手续,当天能办理完成,送车到客户的所在地”。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把服务做成“金钟罩铁布衫”,让你占了便宜还没脾气。他们心里门儿清,这波是人造的“流量洪峰”,能捞多少是多少,服务一定要跟上,不然这波流量就成了砸自己招牌的洪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整个汽车市场,从主机厂到经销商再到地方政府,全都被逼上了一条“加速主义”的赛道。技术上要“遥遥领先”,价格上要“血战到底”,营销上要“一把子整活”,现在连地方补贴都要搞成跨区“抢人头”了。
这是一种巨大的拧巴。一方面,我们天天在吹智能驾驶,什么激光雷达,什么城市NOA,仿佛明天就能实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另一方面,决定一辆车能不能卖出去的,居然还是最原始、最不讲道理的手段——直接给你降价五位数。就好像一个修仙者,天天吹嘘自己能御剑飞行,结果出门还是靠坐地铁。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所以,你问我仁怀这波操作6不6?我只能说,这操作就像是修仙小说里某个濒死的配角,在决战前夜,燃烧了自己的神魂,换来了短暂的巅峰战力,打出了一套毁天灭地的连招,看起来光芒万丈,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帅是很帅。
但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