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公里时速自动刹停救我一命,50万问界M9车主9个月实测:奔驰宝马真的要失眠了

120公里时速自动刹停救我一命,50万问界M9车主9个月实测:奔驰宝马真的要失眠了

环路上那一脚急刹至今想起来还后怕。前车突然停下,我正低头看导航,车子竟然自己停住了,离前保险杠不到半米。下车检查的时候腿都软了,要不是这套AEB系统,后果不敢想象。

这台车开了9个月,类似的“意外”遇到过好几次。有时候觉得它比我这个老司机还机灵。花了53万买这台问界M9,当初确实纠结过。但现在回过头看,可能是这些年做过最明智的决定。

无图导航这事,颠覆了我的认知

开车二十多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在三线城市享受自动驾驶。上个月去江西出差,原本以为智驾功能得歇菜,结果从机场到酒店全程自动。几个复杂的环岛路口,系统处理得比本地司机还稳。

这套ADS 2.0有个特点——全国覆盖,不挑地方。1个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24个传感器,组成了一套相当精密的感知系统。官方数据显示用户激活率87%,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谁体验过之后,都不太愿意回到完全手动驾驶的时代。

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遇到道路施工或者特别复杂的路况,还是需要人工介入。但总的来说,日常通勤基本能解放双手,长途驾驶的疲劳感明显减轻。

二排座椅,可能改变了我们家的出行方式

老婆之前坐车就晕,长途出行基本靠飞机。自从换了这台车,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零重力座椅调到121度角,配合腰部气动支撑和14点按摩,她说比头等舱还舒服。

27英寸的后排屏幕分辨率达到3K,HDR画质确实比家里的电视清楚。上次带孩子回老家,小家伙全程看动画片,一路都很安静。车顶的调光天幕也很实用,夏天明显比其他车凉快,透光率能在0.5秒内从透明调到5%。

空气悬架配合CDC电磁减振,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晃动次数控制在1.2次以内。这个数据可能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感受就是稳。尤其是“魔毯”预瞄功能,摄像头提前识别路面状况,悬架主动调节软硬,这种预判能力确实超出预期。

400kW充电功率,重新定义了等待

800V平台这项技术,解决了电动车最大的痛点。10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这个速度已经接近加油的体验。虽然需要找到华为的600kW超充桩,但目前全国2000多座超充站,覆盖90%的地级市,基本够用。

增程版本更省心,1402公里的综合续航基本告别里程焦虑。那台1.5T增程器热效率达到41%,工作时噪音控制在38分贝以内,比不少豪华车的发动机还安静。CLTC工况馈电油耗5.5L,这个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领先的。

实际使用下来,一年的充电时间可能比以前排队加油还少。关键是在家就能充电,出门前插上插头,回来就满电,这种便利性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120公里时速自动刹停救我一命,50万问界M9车主9个月实测:奔驰宝马真的要失眠了-有驾

主动安全,可能比人反应更快

开头提到的那次自动刹车,后来我专门了解了一下这套安全系统。AEB工作速度范围4-120km/h,能识别车辆、行人、自行车,甚至掉落的轮胎都能分辨。中汽研测试数据显示,60km/h对静止车辆100%刹停,120km/h急刹场景平均减速度6.2m/s²。

这套系统已经避免了超过2.3万起潜在事故,这个数据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希望永远用不上,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配置,确实让人安心不少。

还有误踩油门防护功能,低速状态下会自动限制动力输出。考虑到现在停车场里的“意外”越来越多,这个功能还挺实用的。

细节之处,见真章

28扬声器的音响系统,2080W功放,7.1.4声道布局,这些参数初看觉得夸张。真正听过之后才明白差距在哪里,尤其是头枕音响带来的环绕感,层次确实比普通车载音响丰富很多。频率响应范围20Hz-40kHz,失真率控制在0.5%以内,这个水准确实达到了高端音响的标准。

百万像素DLP大灯也很有意思,130万微镜芯片带来的照明效果远超传统LED。最远照射距离600米,夜间驾驶的安全感明显提升。投影功能虽然实用性一般,但偶尔娱乐一下朋友,效果还不错。

鸿蒙座舱的语音识别可能是目前体验最好的车机系统,响应延迟不到200毫秒。“可见即可说”的交互逻辑很自然,95%的车控功能都能语音完成,这个比例在行业里算是顶级的。

9个月后的思考

这台车并不完美,价格摆在那里,品牌认知度也在建立过程中。但从技术角度来看,某些方面确实已经超越了传统认知。

3个月3次OTA升级,每次都有实质性的功能增加。离车泊入、代客泊车、露营模式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后续升级获得的。华为的“用户共创”机制收集了超过10万条反馈,70%的功能优化来自用户建议,这种迭代速度是传统车企很难匹配的。

车主月活率94%,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汽车可能真的在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这个过程中,软件能力、用户体验、持续升级能力,或许比传统的品牌溢价更重要。

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这台车已经不只是代步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如果你对科技配置有需求,又希望兼顾舒适性和实用性,不妨考虑一下这个选择。毕竟,汽车行业的变化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