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谢幕了,百万级人潮涌动,这数字乍一听,颇有几分“跬步千里”的架势。你琢磨琢磨,得是怎样一番摩肩接踵,才能把偌大的展馆塞得满满当当?一方面,咱的汽车工业确实是渐入佳境,另一方面,这熙熙攘攘的场面,总让人觉得滋味有些…耐人寻味。
说耐人寻味,缘于一方面,大众对汽车的炽热之情似乎又被点燃,毕竟谁不憧憬着驾驭爱车,来一场说走便走的远游呢?但另一方面,购置车辆这事儿,现今真算不上轻而易举。
车企自然是喜闻乐见。一场车展,既能扬长避短,又能直接带动销量,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其背后,车企所承受的压力也如泰山压顶。新能源汽车的竞技场上,竞相压价、比拼技术、角逐服务,稍有不慎便会被淘汰出局。它们也亟需此类盛会来提振士气,昭告天下:“瞧,我们依旧生龙活虎!”
对于观者而言,心绪则更为纷繁复杂。有的确有购车意向,想精挑细选,看看哪一款更合乎心意;有的纯粹是来凑个热闹,毕竟免费的快乐谁会拒之门外呢?还有一些,或许是被五花八门的营销活动所吸引,想看看有什么新奇玩意儿。但无论动机为何,能抽出宝贵时间来逛车展,都印证了大家对美好生活依旧心存期冀。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百万级人潮,这又说明了什么?是人人都腰缠万贯了吗?恐怕未必尽然。更可能的解读是,大家都在寻求一种稳妥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购车似乎成了 一种“触手可及”的投资。房产前景不明朗,股市风险系数高,车辆至少能开,能用,还能充充颜面。
然而,这种“稳妥感”真的牢靠吗?车子到手,油费、保险、停车费,哪一项不是真金白银的支出?更遑论现今汽车的迭代速度,简直比光速还快,今天刚入手的新车,明日可能就成了“老款”。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消费升级”时,是否忽略了潜藏于其中的焦虑?这种焦虑,既有对未来收入的忧虑,也有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人人都想通过拥有一辆车,来佐证自己过得还不错,起码不逊色于他人。
当然,也不乏另一种论调。有人觉得,车展的火爆,归功于“五一”长假。大家早已按捺不住,总要寻觅一处所在放松身心。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毕竟谁也不愿终日蜗居家中。但即便只是放松,也需要付出代价。百万级人潮,这得耗费多少银两?
与大众认知相悖,车展的盛况,并不必然代表汽车市场的全面回暖。它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需要更坚实的经济基础来作为后盾。
那么,下届上海车展,还会如此盛况空前吗?我不得而知。但我希冀,届时大家来逛车展,不仅是为了寻求“稳妥感”,更是因为发自内心地热爱汽车,享受生活。说到底,车只是代步工具,而生活才是终极目标。但愿那时,我们能少一些焦躁不安,多一些悠然自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