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号那天,一条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特斯拉居然要求供应商,在美国生产汽车的时候别用中国零部件了。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在上海建超级工厂、95%零件都来自中国的特斯拉,现在要在美国工厂把中国零部件给清零。这事儿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明明中国造的零件又便宜又好用,全球都抢着要,怎么突然就不用了呢?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是一时兴起。特斯拉那边透露,有些中国零部件已经开始被替换了,接下来一两年,打算把所有关键零部件全换成非中国产的。更夸张的是,不光特斯拉一家这么干,坊间传言美国通用汽车也在计划2027年把中国关键零部件全清掉。你说这是图个啥?
咱们都知道,中国制造的零件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里头,那是真正的扛把子。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还成熟得不行,这三样加一块儿,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家来。电池材料、压铸件、电子元件、玻璃、座椅,你能想到的汽车零部件,中国基本都能做,而且做得又快又好。马斯克当初把超级工厂建在上海,不就是看中了这点吗?
可眼下这操作,怎么看都透着股子不对劲的味道。说白了吧,这压根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质量问题,纯粹是政治问题在作祟。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这几年一直紧绷着,关税今天涨明天降的,搞得车企成本根本没法预估。你想啊,特斯拉美国工厂要是大量用中国零部件,万一哪天关税说涨就涨,成本立马飙上去,这账都没法算。
再说了,很多关键零件像芯片、稀土材料、重要电子元件,那都是高度依赖中国的。两国关系要是闹僵了,出现啥制裁或者出口限制,供应链立马就得断。对车企来说,这风险太大了,必须得提前做打算。所以特斯拉他们现在做的,就是把部分生产线搬到别的国家去,或者干脆在美国本土生产,想着这样能降低不确定性。
今年开始,特斯拉美国工厂就已经在用北美材料替代中国零件了。有人可能会问,那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会不会受影响?短期来看,可能会有点波动,这也正常。毕竟这背后牵扯的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
不过说实话,特斯拉和通用这么搞,怎么看都是赔本的买卖。你想想看,中国零件便宜又好用,不用它你得多花多少钱?这多出来的成本,最后还不是要消费者掏腰包?本来一辆车能卖便宜点,现在成本上去了,车价能不涨吗?到时候买车的人肯定就少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成本问题还只是一方面,更麻烦的是效率问题。中国的供应链那是经过几十年打磨出来的,从原材料采购到零件加工,再到物流运输,每个环节都衔接得特别顺畅。你要换成别的国家,人家哪有这么成熟的经验?刚开始磨合的时候,肯定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周期拉长了,新车迭代速度也得跟着慢下来,市场竞争力自然就下降了。
再说质量这块儿。新找的供应商没有中国厂商那么丰富的经验,产品质量能不能保证还得打个问号。刚开始合作的时候,车的故障率多半会上升,维修频率也会增加。消费者买车本来就是图个省心,你现在三天两头往修理厂跑,谁还愿意买你的车?
马斯克心里肯定清楚得很,这么干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过话说回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政治压力摆在那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你能看出来他现在有多无奈吗?一边是成熟高效的中国供应链,一边是政治层面的压力,这选择题真不好做。
咱们来具体看看,特斯拉到底用了哪些中国零件。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焕新版Model Y,零件的国产化率超过95%。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数字,几乎整台车都是中国制造。
电池这块儿,宁德时代给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包,赣锋锂业提供氢氧化锂,天赐材料负责电解液。这些都是核心中的核心,没有这些,电动车根本跑不起来。
压铸件也是大头。广东鸿图供应一体压铸后底板,文灿股份提供铝合金副车架,拓普集团负责一体压铸副车架。这些零件看着不起眼,其实技术含量很高,而且直接关系到车身结构的安全性。
还有福耀玻璃,给特斯拉供应汽车玻璃。华域汽车提供座椅和其他内饰零件。斯达半导、宏发股份负责电驱、电控系统的相关零件。联创电子提供自动驾驶用的高精度车载镜头。你看看,从车身框架到内饰,从动力系统到智能系统,哪样都离不开中国供应商。
这里头有个问题得说清楚。上海超级工厂和美国总部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程度,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上海工厂本来就是靠中国供应链吃饭的,95%的国产化率说的就是这个厂。这次被要求“脱离中国”的,只是美国本土的工厂,不是全球所有工厂。
美国那边的工厂,过去也从中国进口大量零件,包括电池材料、电子零件、压铸件啥的。现在政策要求“在美国生产的车不能用中国零件”,注意啊,这不是说“特斯拉全球禁用中国零件”。这两个概念差别大了去了。说白了就是美国本土搞去中国化,不是全球去中国化。
所以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美国工厂得去找新的供应商,把中国零件换掉。上海工厂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继续用中国供应链,生产出来的车照样出口到全世界,该用的中国零件一个都不会少。
这就有意思了。特斯拉要是真的在美国工厂清零中国零部件,那边肯定得赔钱。成本上去了,效率下降了,质量还不一定能保证,怎么可能不赔?马斯克也不傻,他的算盘打的是靠上海工厂赚的钱来对冲美国那边的损失。上海工厂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赚钱能力强得很。用这边赚的钱补贴那边的亏损,账面上看起来还能过得去。
你说这事儿闹的,本来好好的全球化供应链,非得搞成这样。受伤的不光是特斯拉一家,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得跟着遭殃。中国供应商少了一大块订单,美国消费者得花更多钱买车,其他国家的供应商也得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政治干预经济的做法,真的是损人不利己。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靠的就是各国分工合作。谁擅长做啥就做啥,这样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把效率提到最高。现在人为地把这条供应链给切断,让产业倒退回去,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吗?
马斯克当初选择在中国建厂,看中的就是这里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执行力。现在回过头来又要把中国零件剔除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说到底,商人重利,政客重权,两者的出发点压根就不一样。马斯克想把车卖好、把钱赚足,可政客们想的是如何打压对手、维护霸权。这中间的矛盾,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你觉得特斯拉这么搞,最后能不能成?美国本土有没有可能建立起一套能跟中国抗衡的供应链?还是说这只是一场政治作秀,最后还得灰溜溜地回来继续用中国零件?欢迎你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