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保记录怎么查询?车辆维保记录在哪里查询?4种方法教你
于二手车价值评估而言,维保记录的透明与连贯宛如一套精密的测重与计时集成体系,是衡量车辆价格的重要综合指标。潜在买家细致探究机油更换周期的规律、滤清器养护的具体状况等数据,如同在用心拼凑一幅专属的拼图,能客观、全方位地了解车辆的使用过往。倘若维保记录有缺失、不连贯之处,或者保养未及时开展,就得提前部署,制定严谨的维修方案,以减少潜在故障发生的几率。
分享三种查询维保记录的方法
一、借助4S店查询
4S店一般会为每位车主建立完备的车辆档案,其中涵盖维保记录、保养时间以及更换的零部件等详细信息。您只需向4S店提供车辆信息,例如车架号、车牌号等,便能查询到车辆的维保记录。
二、利用第三方查询平台
如今,可以在微信上的【万车明鉴】小程序上查询车辆维保记录。
您只需打开微信,搜索【万车明鉴】微信小程序,进入小程序,选择【车辆维修保养记录】查询,上传行驶证或输入车架号,即可获取相关记录。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仔细核对车架号,务必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另外也可以通过关注【万车明鉴】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方法和上面的一样。
除此之外【万车明鉴】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还能查:车辆事故出险记录、交强险、商业险、车辆状态、抵押状态、公里数有没有被调过表,车牌查车辆、车架号查车牌,还有名下车辆数查询等等!
三、查看行驶证和保养手册
行驶证和保养手册是车辆的重要证件与资料,上面通常会记载车辆的维保情况。您可以通过查看这两份文件,了解车辆的保养时间、保养里程等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可能不够详尽,难以让您全面了解车辆的维保状况。
固态激光雷达的研发进展与量产瓶颈
一、研发进展
技术路线多元化全固态Flash激光雷达:已实现量产,分辨率从64线提升至512线,探测距离突破200米。MEMS微振镜、OPA光学相控阵:成为主流固态方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势。片上激光雷达(LiDAR-on-Chip):通过硅光技术将发射、接收模块集成至单一芯片,体积缩小至硬币大小。
性能显著提升分辨率:禾赛科技推出的FTX纯固态激光雷达,点频高达每秒49.2万点,较上一代产品提升2.5倍。测距能力:在10%反射率条件下,禾赛FTX测距范围可达300米。视野范围:FTX拥有最大180°×140°的超广视角,视窗面积缩小40%。
成本大幅下降规模化生产:推动价格进一步下探,部分厂商已推出单价低于500美元的商用产品,2025年或降至300美元以下。产业链协同:国产激光雷达专用芯片已实现量产,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50%。
应用场景拓展自动驾驶:从高端车型向15-20万元主流市场渗透,渗透率快速提升。智慧交通:在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已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机器人领域:覆盖配送、清扫、割草等场景,与追觅割草机器人、宇树机器人等1700家企业合作。
二、量产瓶颈
技术瓶颈极端天气性能:在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受限。芯片化设计极限:当前芯片化设计已接近其极限,L2级方案的优化空间有限。
成本压力研发投入巨大:禾赛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达7.91亿元,制约了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高性能芯片、光学元件等材料成本较高,成为制约价格下降的硬性约束。
市场竞争头部效应显著:华为、禾赛、速腾占据了92.5%的市场份额,中小厂商面临出局压力。车企博弈:比亚迪等巨头采用AB供策略,速腾和禾赛的订单互相渗透,厂商利润空间持续受压。
量产能力不足系统集成复杂:激光雷达量产上车涉及功能定义、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与测试验证、系统集成等环节,周期长达2年以上。车规级验证:需要通过严格的AEC-Q100认证等车规质量标准,验证周期长、门槛高。配套资源稀缺:全球范围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不多,量产经验有限,算法与感知融合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资源稀缺。
政策与市场壁垒海外市场壁垒: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过75%,但海外市场壁垒重重,厂商可能被迫转向储能、工业检测等跨界领域。与纯视觉方案竞争: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倾向于纯视觉方案,摄像头的成本仅几十美元,激光雷达需降至500元级别才能与之竞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