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还没过完,特朗普又“操作”了个大新闻。这次“惩罚性关税”说是全球性的,最后还是狠狠地对着中国来了个精准打击——25%的关税,可不是闹着玩的。没错,就是针对中型和重型卡车那块,美国时间10月6号,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亲自“敲定”,2025年11月1日起,全球所有进美国的中型、重型卡车,一律加征25%关税。说白了,谁想进美国市场,筹码得多准备点。
玩得最狠的是,特朗普其实在9月25号就发过一次“通牒”,当时要10月1号直接实施,结果美国那些大汽车厂商差点集体翻脸。特朗普为了稳住基本盘,暂停了“立刻下刀”,但你品品,不是改主意,而是拖到2025年,还是要来。表面说是保护美国本土卡车厂商,实际上全球生产商都被拉下水。美国商务部给到的数据非常亮眼——2024年美国进口了24.5万辆中型、重型卡车,涉及贸易额度高达200亿美金。这么大的“蛋糕”,谁不盯?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中国会不会最受伤。数据摆在这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重卡生产国,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出口量15.56万辆,其中出口美国的占了12%。没点竞争力,能打下来这块市场?现在突遭25%关税重拳,中国卡车价格上的优势一下子被削平了。对美国买家来说,原本买中国货“性价比爆炸”,但一旦关税落地,这优势马上没了。随便算一笔账,成本猛涨,谁还愿意进口中国车?
有网友问,难道就没别的路能走了吗?比如常见的“曲线救国”:通过墨西哥、东南亚转口,把中国车再“包装”一下进美国。这套路曾经确实行得通,可现在墨西哥政府“警觉”了,9月10号的时候直接扔出来关税调整提案,对没签贸易协定的国家货物关税最高干到50%,重点盯着中国汽车和配件。再说,美国海关的“把关”也是越来越严格,要求进口商申报非本土原件比例,零部件不合规,照样要交足关税。哪怕你能“绕道”,关税还是甩不开。
讲到这里,不得不问一句,这个25%的“惩罚性关税”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其实想简单了讲,中国制造确实受冲击,但最大“疼点”还不在中国。美国进口重卡的头号来源其实是盟友们,比如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芬兰啥的,美国航空公司用的重型牵引车,基本只在墨西哥和本土采购。特朗普这个招儿下去,其实直接把自己的朋友圈“拉爆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号称“铁杆盟友”,现在都要被堵在门外,是个什么感觉?
更尴尬的是,前脚关税政策没消化完,后脚就跳出来新的争议。墨西哥政府甚至直接发了警告,关税措施会彻底扰乱原本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50%的美国产零部件搭载在这些卡车里,结果关税再加一层,供需两头都堵死了。行业领袖也是看不下去了,纷纷喊话:车队升级计划没戏,运营成本必然暴涨,港口压力随时飙升,相关服务费用都跟着“起飞”。美国卡车协会更是直白:“这事儿如果不叫作‘自残’,那我真的没词了。”航空公司还警告,利润早就紧张,卡车要加价,采购计划只能拖延甚至取消,换新周期也拉长,服务质量直线下滑,最后苦的是美国自己。
有点讽刺哈,本来以为关税能打击外来势力,拼到最后,自己先掉队。《美墨加》协定把北美的卡车制造业已经搞成一个整体供应链,你这随机一刀下去,盟友和自家子公司都要遭殃。想赢得市场,还不如自己先反思一下“利弊不清”的政策会引发多大搅动。中国固然会受到冲击,但最大的后台还在美加墨之间,再者说,中国在全球定位早不只是坐在拼价格的板凳上,“走高端、玩创新”,才是新剧情。
看到这些新闻,说实话我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确实不爽特朗普老是拿中国说事、把关税当“万金油”,可另一方面,这波操作也暴露了美国内部矛盾有多深。你可以限制外来卡车,但供应链挤压的后果谁都躲不掉,盟友会冷笑,美国自己企业受损,日子真的会更好嘛?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一句空话了。
最后,小编友情提醒,这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新闻内容均来自官方数据与公开报道,大家若有异议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探讨。小编不易,拜托大家点个赞、留个言、再关注一下,小编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带来新鲜、有料、有态度的财经解读。祝大家的国庆假期,一路长虹,别被关税“击中”心情,稳稳地过好每一天!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