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

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有驾

一汽-大众开始了一场关乎未来生存模式的投石问路。

文|曹琳

编辑|冒诗阳

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

01.

产品模式对标新势力

一汽-大众有了第二款直销模式的燃油车。

一周前,一汽-大众中大型 SUV 全新揽境上市。新车只有两个配置版本,售价 26.99 万元的至尊款,和 29.99 万元的旗舰款。用户可以在相应配置基础上自由选择六座、七座,不必再支付额外的费用。

减少新车的版本配置数量,是新势力车企流行的做法。这么做的目的是降低消费者的理解和决策难度,避免产品内耗。也能统一配置清单,减少不必要的 BOM 成本,将整个车型的售价尽可能做低。

揽境的版本配置数量比新势力还少,最终定价比上一代低了 3 万元。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迎凯告诉我们,他希望一次性把产品定位、价格都做精准,避免后期再去调,

这是一种更接近新势力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揽境要与新能源中大型 SUV 竞争。过去两年里,新势力在家用大六座、七座 SUV 细分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靠的是产品体验、服务体验。电机的加速性能更好,用车和保养成本更低。这些都是家用大 SUV 的痛点。

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有驾

▍一汽-大众揽境

揽境换上了最新的第五代 EA888,这是大众的王牌发动机,集成了很多原本保时捷的技术,动力和节油水平,已经达到燃油发动机技术和工程的最佳状态。

一汽-大众还为揽境用户提供免费基础保养,把用车成本尽可能压低。缩小与对手差距的同时,揽境放大燃油车可靠性、安全性的优势,希望以此来收获更看重这些特质的用户青睐。

揽境的用户群,不是细分市场中的大多数,无法让它比理想、问界更畅销。但一汽-大众希望用户在产品喜好之外,不要再有其他的否决项。因此服务层面不能输,必须向新势力靠拢。吴迎凯告诉我们,揽境的用户是一汽-大众最具价值的用户之一,他希望留住他们。

做直销,就是为了强化这一点。与新势力一样,揽境是厂商统一定价,用户直接同一汽-大众签约购车。这意味着新车不会先卖给经销商,不会再有因压库,导致终端价格失控的风险。

价格、服务,都会逐渐标准化。但达到目标需要过程。

02.

直销主流燃油车

一位接近一汽-大众销服体系的人士告诉我们,揽境做直销之前,公司内部有过激烈的讨论,因为还没完全准备好。直销体系没有卖过这么大体量的产品,流程没有经过验证。

另一个挑战在经销商。虽然一汽-大众高层把揽境的销售模式称作直营,但这套方式与新势力标准的直营模式相比,区别很大。售前、售后服务都会通过经销商的代理来完成,一汽-大众向经销商付费采买服务。某种程度上,直销模式下的经销商更像是供应商。

问题是老款揽境还有少量经销商库存车,这容易导致经销商在两种模式的新老揽境之间,选择重点推的产品,会在短期影响产品的整体销量。

最终一汽-大众高层决定接受短期风险,把目标放长放远。吴迎凯告诉我们,揽境是一汽-大众第二款直销的燃油车。去年做了第一款,直销后高尔夫 GTI 的月销量翻了一倍。

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有驾

▍吴迎凯

但高尔夫 GTI 是一辆月销量在 150 到 300 辆之间的小众车型,用它来做直销,只能算是试水。以老款揽境为参考,这款车的月销量规模一般在 1500 到 3000 辆之间,虽然不算畅销车,但已经是主流市场的核心产品,直销所需要的服务流程、用户体系搭建,都得被倒逼建立。

现在懂车帝、汽车之家等垂直网站为揽境导入的销售线索,会直接引入到一汽-大众,不再转到经销商。为了用好所有的线索,一汽-大众组建了一支 50 人左右的团队,主动同有意向的客户做沟通。

50 名员工的来历颇有代表意味。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一汽-大众工厂的生产线上转岗而来。一汽-大众希望在转型中,带上尽量多的职工,为他们提供新的岗位。吴迎凯告诉我们,公司为他们做了三个月的专业培训。

从职能上,这个团队相当于新势力的销售支持部门,只是服务范围小一些,对接揽境一款车。作为对比,全直营的理想,销服体系的人员规模大约是 1.3 万人,其中销售支持部门的人员数量约为数千,是一汽-大众的数十倍。

“直营的运营,是很耗人力的。” 吴迎凯告诉我们,直销体系需要一个逐步搭建的过程,核心难题是基础的数字化能力。一家大的经销商集团有上万员工,主机厂来做销售支持,模式必须更集约。

一汽-大众没有用畅销车来做直营,比如月销 1 万到 2 万辆的探岳、迈腾等,原因是能力还没有搭建好。虽然揽境的销量规模不算大,但是一款主流市场的燃油车,批售转直销,该遇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遍。现在要做的是把流程理顺,为职工和经销商的转型探出路来,更要为明年的反击做准备。

03.

为新车投石问路

5 个月前,3 月 17 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在德国签约,约定从 2026 年开始,双方将在合资公司一汽-大众陆续推出总计 10 款新车,其中 9 款是新能源车,燃油车只有 1 款。

9 款新能源车,都会有大众科技的参与,融入本土新势力小鹏汽车的技术。这意味着,这些车型的智能化水平、电子电器架构会追上第一梯队,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大众新能源车销量的问题。再加上传统车企擅长的,品质和成本把控、操控性能调教,一汽-大众高层对新产品的反攻寄予厚望。

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有驾

▍一汽-大众未来新车

吴迎凯告诉我们,一汽-大众的三个品牌大众、奥迪、捷达,现在的核心任务都是转型。新能源拳头产品到来前,一汽-大众要过苦日子,核心目标是守护住市场规模,这为的是尽量守住零部件和经销商体系,后面才有打翻身仗的阵地。

为了守住规模,经销商付出了代价。吴迎凯直言,现在经销商盈利的比例在 50% 以下,持平或不赚钱的经销商有半数。这种局面不能持续太久,一汽-大众希望探索一种与全直营、代理直销都不一样销售模式。

直营是解决经销商商业模式问题的探索,除了销售佣金,以后经销商完成的线索、试驾、用户服务,一汽-大众都会付费,盈利模式更清晰。

一汽-大众是燃油车时代的头部,至今仍是国内产销规模第三大的车企,仅次于比亚迪、吉利。大部分车企只用新能源车做直营、直销,燃油车继续用传统的批售模式。

一汽-大众也这么试过。2022 年一汽-大众成立了 ID. 运营中心,将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多项职能,集中到了一个相当于事业部的组织中,统一协调。学新势力的直销模式,在产品、用户和服务体系之间,建立横向流程。

集中管理的本意是为了倾斜资源,卖好新能源车,但最终没有实现。除了 ID. 产品本身的问题外,运营中心是个二级部门,组织架构层级低于市场、产品等一级部门,这些部门还是以批售制下的燃油车为核心业务,运营中心很难独立完成转型目标。

今年 4 月,ID. 运营中心撤销,产品、销售、售后,都回到各自的一级部门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一汽-大众开始了整个公司业务一盘棋,更深入的转型。

转型范围大了、深了,步子更要走稳。

一汽-大众闯直销战场:50工人转岗“卖车”,燃油车的诺曼底登陆-有驾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