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

国产电动车的内卷之战:当科技沦为营销的遮羞布

小鹏P7的换代车型申报图一曝光,评论区就炸了锅。有人说它“赛博朋克”,有人说它“复古未来”,还有人直接喊话小米SU7:“雷军,你慌不慌?”这场国产电动车的“军备竞赛”,表面上是技术迭代的狂欢,背地里却是资本互撕的荒诞剧。

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有驾

看看这些参数吧:5017mm的车长、3008mm的轴距、1427mm的车高,比小米SU7还低13mm,前245后275的宽胎,剪刀门、主动尾翼、光剑大灯……数据一个比一个唬人,宣传稿里满屏的“颠覆”“革命”“天花板”。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续航焦虑、电池安全、智驾可靠性,反倒成了配角。车企们忙着在工信部申报图上“秀肌肉”,却忘了电动车本质是交通工具,不是科幻展上的概念模型。

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有驾

更讽刺的是,这场“对标小米SU7”的宣言,暴露了国产车企的集体焦虑。雷军造车三年,一场发布会就让行业如临大敌。传统车企怕被贴上“老古董”标签,新势力又忌惮“门外汉”的流量碾压。于是小鹏把P7的换代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车身要够低,灯组要够炫,连后视镜都得“悬浮”起来。可当年特斯拉用极简设计颠覆行业时,何曾靠这些花拳绣腿?

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有驾

我们当然乐见国产车的进步,但当“运动性”沦为营销话术,“科技感”变成装饰堆砌,这场竞争早已偏离轨道。某新势力高管私下吐槽:“现在做车得像做手机,参数必须碾压友商,哪怕用户根本用不上。”某电池供应商更直言:“车企要求我们把电池做薄2毫米,就为了海报上能写‘全球最薄’,完全不顾散热风险。”这种病态的“内卷”,像极了当年的共享单车大战——颜色不够用了,就开始比谁的车筐能发光。

消费者不是傻子。去年某品牌宣传“激光雷达全覆盖”,结果车主发现雨天经常误判;另一家吹嘘“超充5分钟续航200公里”,实际连50%都达不到。当技术沦为PPT上的数字游戏,受伤的永远是掏钱的人。更可悲的是,某些车企甚至学会了互联网那套“驯化用户”的话术:你说续航虚标?那是你“驾驶习惯有问题”;你抱怨智驾失灵?马上推送更新“修复用户体验”。

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有驾

这场闹剧本该有更好的解法。日本车企用精益生产征服全球,德国车企靠工艺精度树立标杆,而我们的电动车产业呢?宁德时代攻克了固态电池,华为搞定了车机系统,本可以携手打造真正领先的技术生态。可现在,大家宁愿花一个亿请网红拍广告,也不愿投入十分之一做电池安全测试。

全新小鹏P7硬刚小米SU7!运动造型引爆市场-有驾

或许某天,当某款电动车因为“剪刀门卡住乘客”登上热搜,当某场自燃事故撕碎“最薄电池”的谎言,行业才会想起初心。到那时,但愿还有人记得:车是载着人命跑的工具,不是用来给CEO朋友圈刷屏的玩具。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