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圈内炸锅了!
东风猛士M817这波操作,简直把越野爱好者拿捏得死死的。
30万出头的价格,定位是豪华智能越野SUV,本以为是给硬汉们准备的盛宴,结果呢?
这营销手法,让人大跌眼镜。
八月十七号,猛士M817正式上市。
Pro版定价31.99万,Max版34.99万。
价格比预售降了一万,本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可网友们可不买账,纷纷吐槽:“说好的越野车呢?怎么跟越野相关的配置,几乎都要另外加钱?”备胎、车顶行李架,这些在咱们普通人看来,那是越野车的“标配”,结果猛士M817直接告诉你:“这些,您得额外掏钱!”
这事儿,确实耐人寻味。
“越野发烧友”追求的是什么?
那是一种征服山野、无所畏惧的硬朗劲儿。
可你现在把备胎套件卖7999元,车顶拓展行李架2699元,拖挂系统5999元……这些越野必备的“配件”,真要是全加上,落地价直接逼近40万!
这哪是买车,这分明是在玩“选装包俄罗斯套娃”的游戏!
更关键的是,有些配置,不是你想后期加装就能加的。
比如车顶的射灯、底盘的护板,这些东西你私自改动,可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可能触犯法规。
这感觉就像是,这车本身就是一个“铁甲战车平台”,剩下的,全等着你自己去填满了。
就好比《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通天,却还得听唐僧的紧箍咒,时时受制。
反观市场上的一些做法,比如小米汽车,把很多用户认为理所当然的配置都免费配齐了,恨不得把用户捧在手心里。
可猛士M817呢?
反其道而行,把越野的“标配”变成“选配”,而且还是明码标价的“加价卖”。
这种操作,只能说,猛士品牌是精准地抓住了越野爱好者的一些“痛点”,但这种营销方式,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还真不好说。
再来看看这猛士M817本身的越野能力。
人家宣传的是越野,可你仔细扒一下,它连最基本的机械前后锁都没有,只有电子差速锁。
对于那些真正的越野爱好者来说,这样的配置,顶多算是个“沾点边儿”的城市SUV。
而且,人家猛士M817自己也说了,城市通勤也是重要使用场景。
那好,城市通勤更看重什么?
续航和舒适性!
可这M817呢?
官方标称的110公里纯电续航,在如今插混车型遍地开花的时代,这续航简直就是“弟弟”了。
现在随便一个主流插混,续航都能做到200公里以上,你这110公里,够干点啥的?
跑个来回市区就得找充电桩了。
还有那1.5T的发动机,在高负荷越野时,动力衰减也挺明显的,据说在高原能掉6%的动力!
跟那些2.0T的竞品比,动力储备真的没啥优势。
再说内饰的舒适性,同样是槽点不少。
后排座椅靠背居然是手动调节,而且调节角度非常有限,想坐得舒服点?
抱歉,没有通风按摩,也没有那种“老板座”的体验。
你这30多万的车,座椅配置还这么“朴实无华”,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对比一下市面上的竞品,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跟方程豹豹5相比,人家豹5虽然车身尺寸小一些,但在动力、安全配置上和M817 Max差不多,可是在座椅舒适性、智能互联方面,那是全面压制M817。
更扎心的是,豹5的华为ADS 3智驾是免费赠送的,而你猛士M817的华为ADS 4智驾,居然要额外支付1.2万元!
这性价比,瞬间就大打折扣了。
再看看坦克500,它也是硬派越野的代表,配置也显得更厚道一些。
所以说,在这个“可城可野”的市场细分里,猛士M817面临的竞争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方程豹豹8、坦克500,还有即将上市的纵横G700,每一个都是强劲的对手。
猛士M817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地方,可能就是它那比较原创的外观设计了。
这颜值,确实能吸引一部分追求个性的消费者。
但是,光靠颜值能走多远?
我个人觉得,如果猛士真想在这30万的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得拿出点魄力,把M817的价格再往下降一降,最好能降个2万。
这样一来,Max版正好能进入免购置税的范畴,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市场上的“爆款”潜力股。
再来聊聊猛士这个品牌本身。
从2022年8月正式发布至今,已经三年了。
在汽车工业的长河里,三年不算长,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这几年,三年,足以让一个品牌从“新人”变成“老将”。
想想当年,小米雷军2021年才宣布造车,现在已是车圈的顶流了。
可猛士呢?
至今仍是个“小透明”。
除了M817这款相对“亲民”的车型,猛士M917的价格区间在63.77万到109.80万,M800的价格在87.90万到97.90万。
这价格,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那真是“高高在上”。
结果就是,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
我查了半天,只能从东风公司的数据里看到,M917去年销量2101辆,平均一个月就卖175辆,今年前七个月卖了1648辆,平均一个月235辆。
这销量,说实话,有点惨淡。
相比之下,M817这个“接地气”的车型,似乎更有“走量”的潜力。
预售的时候,1小时就拿到了9713笔订单,上市5小时大定就突破了3700辆。
这个数据,我觉得还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问题来了,以M817现在的产品力、定价,再加上它那“选装包”的营销策略,它未来的月销量,能突破500辆吗?
这500辆,在我看来,几乎就是它的“生死线”了。
猛士M817对于猛士品牌而言,绝对是一次关键的“破局之作”。
它肩负着品牌向30万级市场延伸的重任。
但从目前的产品力和定价来看,猛士的营销团队,除了会“拿捏”用户的需求,更应该花心思去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要知道,用户对品牌的信任,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猛士M817这波操作,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自作聪明”?
这还得看市场后续的反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光靠“营销套路”,是走不远的。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以及让人舒心、放心的购车体验。
想象一下,你花了30多万买一辆越野车,却发现很多必不可少的配置都需要另外掏钱,这种心情,岂不是像“望梅止渴”,美好愿望却难以实现?
这种体验,真的能留住用户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最终,猛士M817能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产品本身的实力,更关键的是它能否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否放下身段,提供更具诚意的产品和营销。
否则,即使有华为的技术加持,也可能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