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能否复制“蔚小理”神话?

当东风集团股份在8月22日深夜突然抛出"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的双轨方案时,资本市场为之一震。这家拥有54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正以罕见的资本运作力度向新能源赛道全面转向。但问题是:在港股新能源板块持续低迷的当下,岚图汽车凭什么能复制"蔚小理"的造车神话?这场看似精巧的资本棋局,到底是断臂求生还是蓄势突围?

东风集团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能否复制“蔚小理”神话?-有驾

资本运作双线棋:东风退市与岚图上市的深层逻辑

东风集团的资本组合拳堪称教科书级别。在第一环节,公司将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比例分派给全体股东,随后岚图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省去了新股发行的繁琐流程。第二环节则由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吸并主体,以10.85港元/股的代价(含4.17港元岚图股权+6.68港元现金)实现100%私有化。

东风集团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能否复制“蔚小理”神话?-有驾

这种设计暗藏三重战略意图:其一,剥离传统燃油车资产包袱,参照上汽分拆智己的模式轻装上阵;其二,借助港股平台为岚图获取独立融资渠道;其三,通过股权绑定减少中小股东阻力。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港股新能源板块正遭遇寒流,零跑汽车上市首日破发26%的案例犹在眼前。

三大指标对标"蔚小理":岚图的生死线

将岚图FREE与造车新势力标杆对比,差距立现。2023年1-7月岚图累计交付1.8万辆,仅为理想L7单车型同期销量的1/5。更严峻的是毛利率问题,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岚图FREE定价32.36万元却仍未扭亏,而东风集团4.2%的研发费用率,远低于蔚来(22%)和小鹏(19%)的水平。

东风集团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能否复制“蔚小理”神话?-有驾

增程式赛道在2023年已现红海态势。政策补贴退坡后,理想L系列凭借"家庭用车"定位建立心智壁垒,问界M7通过改款降价形成价格压制。岚图既要应对新势力的产品攻势,又要解决央企体制下的决策效率难题,其技术路线选择正面临双重考验。

港股上市后的三重考验

岚图登陆港交所绝非终点,而是更残酷竞争的开始。2023年港股13家新能源车企中9家破发,且流通市值普遍低于A股同行。东风集团私有化时的市净率仅0.3倍,这种估值折价可能延续到岚图身上。更紧迫的是资金压力,2022年岚图净亏损14.2亿元,上市募资能否支撑其三年研发规划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东风集团私有化退市:岚图汽车港股上市能否复制“蔚小理”神话?-有驾

突围路径:岚图需要讲什么新故事?

差异化竞争或是唯一出路。技术层面可突出央企背景的固态电池研发优势,东风集团已为其提供41亿元专项融资;场景创新上可借力军车基因,开拓高端商务接待和特种车辆市场;资本运作方面,港股平台能为国际并购提供便利,补足智能驾驶的技术短板。这些叙事能否打动投资者,将决定其估值空间。

尾声:传统车企转型的样本观察

岚图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资本运作只能赢得入场券,产品力才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当港股上市的光环褪去,2024年10万辆交付量将成为检验其成败的硬指标。这场传统车企的转型实验,正在改写新能源赛道的游戏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