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开头就透着一股魔幻。
青岛一个保时捷女销售,一个月卖了23台车,一个人干的活儿比好几个店加起来都多。这数据扔出来,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什么时候,浓眉大眼的保时捷,也需要靠单点爆破的超级销售来撑场子了?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搞单兵奇袭,是汽车销售界的闪电战。
整个大环境是什么?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一季度暴跌42%,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到可以拿Panamera的车顶当晾衣架。所有人都趴在地上装死,结果这位牟倩文老师,一个人站起来开始修仙,渡劫飞升了。这感觉就像,整个服务器都卡得掉线了,就她一个人网络通畅,还在里面刷副本,爆装备,这就很灵异。
于是,熟悉的剧本来了。当一个人的成功无法用常理理解时,人民群众朴素的想象力就开始往裤裆里使劲。长得好看,业绩逆天,女销售。这几个词一组合,好家伙,都不用AI生成,一出狗血淋漓的《霸道客户爱上我之保时捷风云》就自动在很多人脑子里上演了。什么“靠脸卖车”,什么“不正当关系”,最后发展到直接用AI换脸搞颜色小视频,一条龙服务,典中典。
这种无能狂怒式的造谣,真的让人恶心透了!
但这事儿最荒诞的点,恰恰就在这里。造谣者和吃瓜群众,他们看似在攻击这个女销售,但本质上,他们是在用自己贫瘠的认知,维护一个正在崩塌的旧秩序。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保时捷这种级别的品牌,自带玄学光环,是神坛上的贡品,是不需要“卖”的,而是需要被“请”的。销售嘛,就该是西装革履的工具人,递个合同刷个卡就行了。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还长得好看、业务能力强到爆炸的“人”,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一个月卖掉23台,把保时捷当成了大众在卖。这就破坏了他们心中的“品牌玄学”。他们无法接受,神像居然需要一个如此“接地气”的销售来开光。所以,他们必须把她的成功归结于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的世界观自洽,才能让他们觉得,“哦,原来不是我low,是这个世界太脏”。
讲真,我作为一个也买过几台破车的中年人,对这事儿的看法有点不一样。销售的专业性当然重要,什么背参数、记客户喜好,这都是基本功。但到了保时捷这个级别,你跟我讲这些,就好像在夸一个米其林三星大厨“嘿,你盐放得挺准”。这不废话吗?
真正要命的,是维护那个“信仰”。买保时捷的人,一半买的是机械素质,另一半买的是个梦,是个身份,是个“我跟你们不一样”的宗教体验。而这个牟倩文,她最牛逼的地方,可能不是卖了多少台车,而是她成了这个“信仰”的具象化身。你看看,她站在车旁边,干练、自信、漂亮,她本人就像一台保养得当的911,充满了机械美感和人格魅力。她不是在卖车,她是在告诉那些揣着几百万不知所措的“信徒”:看,买了这台车,你就能离我这样的人更近一点。她卖的不是钢铁,是香火钱。
说到这个客户标签,我想起我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妈,她也记得我不要葱和香菜。这种服务精神,跟卖保时捷的其实是一个内核,只不过一个卖七块,一个卖七十万。
但是,她越是努力,越显得这个时代的荒诞。她一个人撑起一个店的业绩,保时捷中国CEO见了她都得客客气气夸两句,潜台词是什么?是“姐,靠你了,再不想想办法,我们就要去学人家小米,在发布会上讲自己工厂的螺丝是哪个国家进口的了”。
整个汽车行业,现在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究个体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卷。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掀桌子。新势力们根本不跟你玩品牌故事那一套,上来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单拉出来比压缩毛巾展开后还长,价格直接把你干趴下。你保时捷还在讲什么纽北圈速、赛道基因,人家直接给你车里装个任意门,就问你怕不怕?
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面前,保时捷这种旧世界的贵族,就显得特别尴尬。它不能放下身段去跟人家拼刺刀,那样会稀释掉自己最值钱的“玄学光环”;可不拼吧,市场份额就眼睁睁看着被那些“不讲武德”的野蛮人一口口啃掉。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卖车比作维护信仰,可能有点太玄乎了。但你仔细想想,除了信仰,还有什么能解释,在冰箱彩电大沙发遍地走的今天,还有人愿意为一块盾牌标付出几十万的溢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牟倩文的逆市销冠,更像一个悲情的英雄故事。她就像最后一个给罗马皇帝绣袍子的工匠,手艺精湛,无可挑剔,但窗外,哥特人的战吼已经清晰可闻。她一个人,用近乎燃烧自己的方式,给保时捷这个摇摇欲坠的信仰神殿,裱上了一层华丽的金箔。这层金箔很亮,很美,但改变不了神殿地基正在被掏空的事实。
所以你看,她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是努力吗?是专业吗?是不放假吗?不,是在一个即将崩坏的旧世界里,她恰好是那个长得最好看、姿态最优雅的裱糊匠。这就是全部的真相。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