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安徽省以149.94万辆的汽车产量超越连续九年位居榜首的广东省,成为新的“中国汽车第一大省”。这一转变在行业内和经济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超过150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2.5%至1562.1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1.4%至1565.3万辆。在此期间,各省汽车产量排名出现巨大变动。
曾长期占据榜首的广东省,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锐减四成,仅为131.34万辆,排名下滑至第二。
广东省汽车产量下滑,与统计口径调整密切相关。从2025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汽车产量统计方式由“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
以比亚迪为例,其在全国拥有九大生产基地,此前比亚迪在安徽等地的产量被计入广东,但2025年起归入安徽,这使得广东汽车产量数据大幅下降。此外,广东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广汽集团,今年上半年累计产量80.17万辆,同比下降6.73%,也对广东汽车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反观安徽省,能实现对广东的反超并非偶然。近年来,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的10.5万辆提升至2024年的168.4万辆,四年增长了15倍,排名由第4位跃至全国第2位。目前,安徽集聚了7家整车企业,引育规上限上零部件企业3000余家、后市场企业170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例如,芜湖的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汽车550,270辆,同比增长3.3%,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并成为我国第一家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的车企。合肥拥有比亚迪、蔚来等知名车企,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1年的14.5万辆攀升至2024年的135万辆,跃居全国第二。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除了安徽,湖南和河南等中部省份在汽车产量上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湖南上半年汽车产量达到74.76万辆,同比大涨265.34%,排名上升10个名次,跻身前十;河南上半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3.65%至67.94万辆,排名上升4个名次。从广东的“失速”到安徽的“登顶”,上半年汽车版图的变化,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预示着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