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型销量猛涨,油电混动在广东市场被冷落
十几万预算买家用车,前阵子在小区楼下碰到老李,他说他儿子要结婚了,让我帮着参谋一辆能省心的代步车。聊起选什么动力,他直接问:“你说现在还买双擎那种混动值不值?”我愣了一下,这问题搁五年前压根不用纠结——丰田的双擎不是谁都认么?可现在真不一样了。
最近中汽协的数据有点扎心。插电式混动和增程这半年卖得飞起,252万辆出去了,占新能源总量三成多,还涨了三分之一。而油电混动呢?销售榜上都快找不到单独统计口径了。有师傅跟我吐槽,“以前修凯美瑞、荣放那批油混多,现在来店里全是秦PLUS、宋Pro那些插混。”原来这差距已经这么大。
别看账面上RAV4、卡罗拉锐放这些还能月销过万,其实都是把纯燃油版和双擎一起算的。如果只拎出来看纯粹的油电版本,有群友自测,说连二线城市都很难见到新上的雅阁HEV——去年十一代上市后就干脆转做插混,不再搞传统油电版。这事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为什么短短几年风向变这么快?有人觉得是政策补贴,但修车师傅直言:“主要还是技术升级太狠。”以丰田双擎为例吧,它就是发动机主力、电机辅助,小电池撑个1度2度,用起来也就是市区堵堵车省点而已。我记得之前邻居阿姨刚换卡罗拉锐放,说想试试纯电跑远点,一查才知道最多能溜达两公里不到。“怎么还没到超市就跳回汽油模式?”她郁闷地跟我抱怨。
反观现在流行的插混,大块头的大锂电池,上来就是十几度甚至二十多度。比亚迪秦L群里有兄弟晒图,满箱满格跑出1977公里续航,都怀疑是不是表坏了。还有一个冷门细节:新款宋Pro DM支持智能能量管理,下坡轻踩刹车的时候系统会自己判断回收多少能量,比以前死板地“踩一下收一点”灵活太多。有销售顺嘴一提,现在很多国产品牌还加装热泵空调,冬天用起来比传统空调更省钱,这配置老牌合资基本没有。
发动机方面也变聪明不少。不像早期普锐斯那样低速高频启停,新型插混一般低速全靠驱动大功率电机,高速时才让发动机介入直驱,还带个离合器自动切换工况。据维修站小王讲,他们最近拆过一台宋Pro DM,总控模块可以根据驾驶习惯实时调整策略,比如经常急加速的话会优先保留部分动力给下一次冲刺,这功能以前根本没人敢想。
智能控制系统也是亮点之一。开过一次朋友家的秦PLUS,那套算法完全不用人操心——路况、电量、天气统统自己分析,该充该用自动切换。他爸喜欢研究参数,每次出门都琢磨怎么让它更省钱,“你们这些年轻人懒,我倒挺享受琢磨技术。”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人对新东西感冒。我家隔壁王叔一直念叨:“还是老式机器靠谱,用几年不会掉链子。”但事实摆在眼前,就算不考虑纯电优势,同级别同尺寸的新款插混车型无论是百公里耗费还是舒适性体验,都已经把传统油電甩开好几个身位。一些冷门品牌甚至开始玩外置充放接口,可以当移动储能站,在户外烧烤时直接接咖啡壶,这操作让我第一次见着都有点懵圈……
最后聊养护,有些老司机误传“新能源保养贵”,其实普通故障比如制动片磨损或轮胎更换并没啥区别,只不过高压部件维修确实要专业一点。但据师傅透露,目前主流国产厂商零配件供应稳定,比早年进口日系容易得多。这也是不少二手商愿意囤货的新原因吧?
前阵子听说邻居家孩子毕业后准备淘汰掉家里的旧凯美瑞HEV,本打算挂网上卖,可惜价格一路跌,被附近一家专做新能源置换的小店收走,据老板讲“这种经典型号以后可能只能收藏,不再适合日常通勤”。唏嘘归唏嘘,人嘛,总归往新的方向去折腾,就像市场潮水,一浪推着一浪走远……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中汽协数据发布、小区邻居及微信群交流、汽车维修技师实际反馈等生活场景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