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开车别犯这6大错误,90%司机都遇过,快来看你中了没

炎炎夏日,滚滚热浪炙烤着大地,对于每一位驾驶员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当您拉开车门,一股灼人的热气扑面而来,仿佛踏入了一个移动的桑拿房。

在这种高温环境下,我们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驾驶习惯,看似为了方便和凉爽,实则可能在不经意间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夏天开车别犯这6大错误,90%司机都遇过,快来看你中了没-有驾

很多时候,事故的发生并非源于多么复杂的原因,恰恰是一些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夏季行车中那些常见的、却可能带来大麻烦的行为,希望能引起广大司机朋友们的足够重视。

首先要说的,就是很多人在面对暴晒后的车辆时的第一反应。

想象一下,车子在烈日下停放了几个小时,车内温度早已攀升至五六十度,甚至更高。

我们急匆匆地钻进车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立刻点火,然后将空调开到最大风力,对着自己猛吹。

这个动作看似能迅速解暑,但实际上对身体和车辆都存在潜在的伤害。

一方面,车内的座椅、仪表台等塑料和皮革部件在长时间高温暴晒下,会挥发出甲醛、苯等多种有害气体,形成一个“毒气室”。

此时您若紧闭车窗直接吸入,无异于将自己的身体当成了过滤器,长期以往对健康的损害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毛孔舒张,突然被十几度的空调冷风直吹,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容易引发头痛、感冒,对于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朋友来说,这种强烈的冷热刺激甚至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车前先将所有车窗打开,或者只打开副驾驶侧的车窗,然后反复开关驾驶侧车门五到六次,利用空气流通迅速将车内热气排出。

上车后,先开启空调的吹风功能,并选择外循环模式,让车内外空气交换几分钟,待车内温度有所下降后,再关闭车窗,按下制冷键(A/C),并将出风口方向调整为向上吹,利用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实现更温和、更均匀的降温效果。

接下来,我们谈谈车内物品的放置问题,尤其是那瓶看似无害的矿泉水。

夏天开车,为了随时补充水分,很多人习惯在中控台或者仪表台上随手放一瓶矿泉水。

然而,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可能让您的爱车面临自燃的风险。

这绝非危言耸 सुन,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装满水的透明圆形瓶体,在特定的光线角度下,会形成一个类似凸透镜的聚焦效果。

当强烈的太阳光透过前挡风玻璃照射在这个“水透镜”上,会将光线和热量聚集在一个很小的点上。

夏天开车别犯这6大错误,90%司机都遇过,快来看你中了没-有驾

如果这个焦点恰好落在深色的内饰、纸巾或者其他易燃物上,经过持续照射,局部温度会迅速升高,达到燃点,从而引发火灾。

消防部门曾做过多次实验,证明这一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为了绝对安全,建议不要将矿泉水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将其存放在车门储物格、手套箱或后备箱里。

同理,打火机、香水、充电宝、老花镜等物品,在高温下同样是危险品,有的可能因受热膨胀而爆炸,有的也具备聚焦光线的特性,都应妥善保管,远离阳光直射。

与物品放置相关的另一个致命隐患,则是在中控台上堆放杂物。

手机、墨镜、停车卡、装饰玩偶……许多司机朋友喜欢把中控台变成一个便利的储物平台。

殊不知,这个区域,尤其是副驾驶正前方的位置,是安全气囊的“生命通道”。

安全气囊是为了在发生猛烈撞击时,以大约每小时三百公里的惊人速度瞬间弹出,形成一个缓冲气垫来保护前排乘客的。

如果您在它的正前方放置了任何物品,哪怕只是一个手机,当气囊引爆时,这个手机就会像一颗子弹一样被发射出来,直接射向乘客的面部或胸部,造成的二次伤害可能远比碰撞本身更严重。

这等于将一个救命装置,硬生生变成了一个伤人利器。

所以,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务必保持中控台,特别是气囊盖板区域的干净整洁,让安全配置在关键时刻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夏季长途驾驶,疲劳是常有的事。

有些司机会选择在服务区或路边停车,不熄火,开着空调在车里小憩一会儿。

这种做法看似舒适,实则隐藏着巨大的生命危险,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汽车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如果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

当车辆静止、车窗紧闭、空调开启内循环时,车外的废气可能通过车身缝隙或空调进风口被不知不觉地吸入车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内氧气被消耗,一氧化碳浓度不断累积。

由于一氧化碳的特性,人中毒后往往只感到困倦乏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深度昏迷,直至失去生命。

每年夏天,因此发生的悲剧都屡见不鲜。

最安全的做法是,如果需要休息,请务必将车辆熄火,并到服务区等安全、通风的室内场所休息。

如果条件有限,必须在车内小憩,也一定要将车窗留出足够通风的缝隙,并将空调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但即便如此也存在风险,切不可长时间停留。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为了追求更好的制冷效果,绝大多数司机会长时间使用空调的内循环模式。

这样做虽然车里凉快,但时间一长,您可能会感到头脑发昏、注意力不集中、哈欠连天。

这不仅仅是疲劳,更可能是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

在密闭的内循环环境下,车内人员呼吸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影响大脑的供氧,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

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哪怕是零点几秒的迟疑,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建议在高速行驶时,应该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主动将空调切换到外循环模式几分钟,或者稍微摇下一点车窗,为车内补充新鲜空气,确保头脑时刻保持清醒。

最后,我们来聊聊自动启停这个功能。

作为一项旨在节能减排的技术,自动启停在日常市区行驶中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节油作用。

但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则需要根据情况审慎使用它。

首先,夏季开空调本就会增加发动机和电瓶的负荷,频繁的自动启停会进一步加剧电瓶和启动机的损耗。

更关键的风险在于夏季多发的暴雨天气和城市内涝。

当您驾驶车辆准备通过一个积水路段时,如果因为前方拥堵而停下,自动启停功能可能会“尽职尽责”地将发动机熄灭。

此时,如果排气管已被积水淹没,当您松开刹车,车辆试图再次自动点火启动时,排气管内的负压极有可能将积水倒吸入发动机气缸内,造成发动机严重损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涉水后二次启动”。

这种情况属于人为操作不当,保险公司通常是会拒赔的,维修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所以,在夏季遇到暴雨天气、需要通过积水路段,或者在坡道上走走停停时,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手动关闭自动启停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