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

最近,汽车行业里传出了一个大消息,让很多人都挺关注的。

美国两大汽车巨头,特斯拉和通用汽车,几乎在同一时间放出话来,说要逐步和中国生产的汽车零件“划清界限”。

特斯拉那边催得更紧,通知美国的供应商,要求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必须把所有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全部换掉。

通用汽车也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目标是在2027年之前,实现供应链的彻底“去中国化”。

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有驾

这件事听起来动静不小,好像美国汽车要迎来一个没有“中国制造”的新时代。

但咱们普通人可能就会想,这事儿真的能办成吗?

这么折腾一下,对我们买车用车会有什么影响?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股风潮,其实不是汽车公司自己心血来潮的决定。

你要是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那时候起,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没怎么停过。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支柱,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场博弈里的一个重要棋子。

所以,当特斯拉和通用这两家平时斗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突然步调一致地做出同一个决定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肯定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推动。

这更像是一个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而做出的姿态,而不是一个纯粹从商业利益出发的考量。

话虽这么说,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要把中国供应链从美国汽车产业里剔除出去,可比喊句口号要难得多。

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有驾

我们先来算一笔最简单的经济账。

大家可能都知道特斯拉在上海的那个超级工厂,它的生产效率是出了名的惊人,据说平均不到一分钟就能造好一台Model Y。

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实现的呢?

关键就在于它背后有一整套完整、高效而且成本低廉的中国本土供应链体系。

各种零部件厂商就在工厂周围,需要什么一个电话就能送到,既节省了运输时间,又压低了采购成本。

现在,如果要把这一整套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美国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美国重建生产线,找齐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光是这些前期的投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且,美国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都比国内高得多。

有行业内的专家估算过,这么一折腾,汽车的制造成本至少要上涨三成。

这多出来的成本,汽车公司总不能自己全扛着,最后肯定要分摊到每一辆车的价格上。

美国汽车工会也早就发出过警告,说在美国本土重建生产线,会让新车的价格贵上一到两成。

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有驾

意味着你买同样一辆车,可能要多掏好几千甚至上万美元。

在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的背景下,这笔额外的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数据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就在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就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超过了百分之七。

这说明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大家买车看重的是性价比,哪家的车好开又实惠,大家就用钱包投票给谁。

所以,这种强制性的供应链转移,还没等真正打击到谁,可能就已经先把自己家的市场份额给伤到了。

如果说经济成本还只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技术上的难题就更让人束手无策了。

现在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机械产品了。

它是一个集成了大量高科技的复杂系统,里头有很多关键部件的技术门槛非常高。

而在这些领域,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巨大的优势。

比如说,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是电池,而制造电池所需要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中国的产量和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还有驱动电机里必须用到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中国更是掌握着从开采到加工的全套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专利。

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有驾

这些东西,不是说你有钱想买就能买到,想造就能立刻造出来的。

它背后是一个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产业政策扶持和无数工程师的心血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美国零部件协会的负责人自己也公开承认,有些关键的零部件,他们在美国根本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供应商。

想从别的国家比如印度、越南或者墨西哥找,也基本不现实,因为那些地方的产业链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

这就好比你想做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发现最关键的几样食材,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能稳定供应,那这顿饭还怎么做得下去呢?

说到这里,就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既然直接“断链”这么困难,那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还真有,一种被称为“墨西哥模式”的变通方法,现在已经成了行业里一个公开的秘密。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就是表面上,美国车企严格要求不准直接采购来自中国的零件。

但实际上,它们默许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先把产品运到墨西哥。

在墨西哥的工厂里,这些零件被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模块,然后再以“墨西哥制造”或者“北美制造”的名义,合法合规地出口到美国,装配到最终的汽车上。

特斯拉通用急撤中国零件,2027年彻底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巨震-有驾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绕了一个圈子。

它既满足了美国政策层面上的要求,又在实际上继续享受着中国供应链带来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像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就是通过在墨西哥设厂组装,来继续为特斯拉的美国工厂供货。

根据预测,到2024年,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中,有超过三成的车辆都会带有来自中国的核心部件或技术。

你看,政治上的高墙想把全球供应链一分为二,但市场的力量和商业逻辑总能找到绕过去的办法。

那么,那些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中国供应商,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呢?

恰恰相反。

这次的冲击反而促使他们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

美国市场暂时受阻,他们就立刻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欧洲的大众、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这些全球顶级的汽车品牌都成了他们的新客户。

同时,他们也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开始向海外输出技术、输出管理经验,直接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投资建厂,把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复制到全球各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的外部压力,反而倒逼着中国汽车产业链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转型升级,让它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多元化。

所以你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去中国化”运动,到头来可能是一个谁也捞不着好的局面。

美国汽车公司的股东们要为上升的成本和可能下降的销量而烦恼;美国的普通消费者要为更贵的汽车价格买单;而中国的供应商虽然经历了一时的阵痛,却也因此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整个事件就像一个循环,越是想把中国从全球制造业体系中强行剥离出去,就越会通过各种曲折的方式发现,这个体系早已彼此深度融合,根本分不开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