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登陆港股:市值突破1900亿港元,转型征程刚起步

奇瑞登陆港股:市值突破1900亿港元,转型征程刚起步-有驾

二十一年上市长跑终抵港交所,中国最后一家头部未上市整车企业正式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9月25日上午,奇瑞汽车(股票代号:09973.HK)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家从芜湖“小草房”起步的自主车企,在历经21年上市筹备后,终于圆了上市梦

奇瑞此次上市定价为每股30.75港元,位于招股价区间上限,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约合83.76亿元人民币),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市场对奇瑞上市反应热烈,开盘价报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突破1900亿港元

资本盛宴:港股年内最大车企IPO诞生

奇瑞汽车本次IPO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300倍认购,市场认购热情远超预期。

根据港交所文件显示,奇瑞汽车香港IPO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30.75港元,接近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上限。此次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2025年迄今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IPO

发行结构采用“机制B”,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比例固定为10%:90%且无回拨机制。这种结构导致散户中签率较低,股价主导权集中于机构手中。

国际发售部分也获得11.61倍认购,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奇瑞的认可。

此次IPO引入了14家基石投资者,包括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景林、地平线旗下Horizon Together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5.73亿港元,占总发行规模的约5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承销团全由中资证券行组成,包括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及中信证券.

业绩图谱:高增长下的隐忧

奇瑞汽车近年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

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实现收入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87%

然而,在这组增长数据背后,奇瑞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93.1%、91.9%、87.9%和87.7%

这一数据明显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作为对比,奇瑞汽车单车售价与吉利相仿,但单车净利显著低于吉利

更引发市场争议的是,在高负债背景下,公司上市前突击分红39.93亿元,占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的84.5%,被质疑“透支盈利”

业务基本面:出口领先与新能源短板

作为中国汽车出口龙头企业,奇瑞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出口54.6万辆,目前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37.4%

然而,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却相对滞后。2025年1月至8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占比约为28.7%

这一比例远低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渗透率。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经连续六个月超过了50%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奇瑞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存在明显差距。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9%,长安汽车为45.3%

募资用途:瞄准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根据奇瑞汽车公布的募资计划,公司拟将IPO所得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产品组合,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汽车平台架构(35%)

投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25%)

拓展海外市场(20%)

将安徽芜湖的整车厂改造为先进工厂(10%)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0%)

这一资金分配方案反映了奇瑞的战略重点: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另一方面加速全球化布局,巩固其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冠军的地位。

在智能化领域,奇瑞发布了“猎鹰智驾”,计划全面搭载高阶智驾方案。但相较于华为系、蔚小理等品牌,奇瑞在智能化标签上仍需奋力追赶

风险与挑战:前路依然不平坦

奇瑞汽车面临多重挑战。俄罗斯市场是一把双刃剑——2024年俄罗斯业务占比达17.7%,地缘政治风险较高。公司已计划至2027年逐渐退出俄罗斯、伊朗及古巴市场,以减低制裁曝光

国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2025年8月,比亚迪以342,838辆的销量断层式领先,奇瑞以134,473辆位居第二。价格战持续不断,汽车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将2025年要完成的任务概括为四大目标: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随着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国际配售部分获得11.61倍认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308.18倍认购,这显示出市场对这家中国自主车企的认可与期待。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资产负债率高达87.7%,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同时,其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28.7%,落后于国内整体市场渗透率和主要竞争对手。

资本市场给予奇瑞的是一次难得的机遇。91.4亿港元的融资将为其技术研发注入活力,但能否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从“量增”到“质升”的跨越,才是决定奇瑞最终价值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