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实话,咱是不是经常有这种错觉:买车的时候掏钱豪气冲天,感觉“买到就是赚到”;结果等你真想出手的时候,发现二手车商眼神一冷,报价直接把人心态干碎。
最近看到个案例:一辆 捷途L7,指导价14.28万,才跑了2000公里,准新车啊!结果卖二手,车商开价 8.68万。差不多直接掉了小半辆飞度。
为什么这车掉价这么狠?难道是因为它外观太像理想?
先说结论:外观像理想,这当然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捷途L7刚上市的时候就靠“理想平替”的噱头火了一波。网上调侃一句话:“没钱买理想,就去看看捷途。”14万的价格,给你接近30万豪车的观感,这买卖怎么看都挺香。
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心里也很清楚:你是“平替”,就注定在价值上难以撑住溢价。就像穿一双山寨椰子鞋,刚穿上觉得挺潮,可真要拿去二手市场,卖家一眼就明白:值几个钱?
我认识一个车友老李,去年咬咬牙买了台捷途L7,开回家第一天,全村人都以为他提了台理想L7,朋友圈点赞能把手机点卡。结果春节走亲戚,表哥一句话戳穿了:“咋感觉你这车就是理想的复制粘贴版啊?不过听说保值率挺拉的?”
老李笑容僵硬:“别提,才开半年,二手平台估值就跌到9万出头,感觉血压都上来了。”
根据二手车交易平台的统计,国产中型SUV里,像捷途、荣威、传祺这类车型,首年贬值率普遍在 30%-40%。而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品牌,因为品牌溢价和用户社群效应,首年跌幅能控制在 15%-20% 左右。
这就是差距。买的时候一个看着比一个划算,卖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心塞。
当然,除了保值率,咱也得承认捷途L7确实有点“冤”。
首先是定位问题。捷途L7打的是“油电混动家用SUV”,但它既没有理想的豪华氛围,也没有比亚迪的技术背书。换句话说,优点不够突出,市场辨识度就差点意思。再加上现在新能源车迭代太快,今天你是新车王,明天可能就变库存王。2000公里,听着挺新,但在车商眼里——“库存清仓”的影子已经盖在车顶了。
但说句公道话,如果咱只站在“开车”的角度,捷途L7并不是坏选择。空间大,配置全,外观在线,14万就能买到“理想同款体型”,用个三五年也未必亏。问题是,一旦你想转手,就会被市场残忍教育:二手行情从来不讲情怀,只看硬实力和品牌。
就像谈恋爱,捷途L7可能是那个懂你、陪你、价格还合适的人;理想L7是大家眼里的高富帅,转手率高,行情稳。最后谁值钱,心里没点数吗?
所以我总结一下:
买捷途L7,适合打算长期自用、不太在乎保值的人;
如果心里老想着以后换车、怕亏,那最好老老实实冲主流品牌;
千万别指望“花14万开理想”的幻觉能一直管用,市场会一巴掌拍醒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