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新能源车企就只会关门大吉?瞧瞧吉利这一番操作,直接把“极越”这个麻烦货变成了“枫盛”。去年销量差劲的极越突然搞起了大变活人,不但公司名字换了,连股东也来了个彻底大换血。这哪里是车企倒闭,明明就是吉利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名字换了但车还在
极越这个品牌或许很快就会在马路上绝迹,不过它的两款车型依旧存在。最新的工商信息表明,这家汽车企业已然面目一新,称作枫盛汽车。有趣的是,新股东名单里出现了两家吉利系公司,看样子这是要自己解决了。
吉利这一波操作相当机灵,生产线得以保住,还无需担忧技术向外流出。要晓得极越采用的是跟极氪同一源头的SEA架构,要是真倒闭了,技术泄露可不是小事。如今换成自家公司接手,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销量惨淡早有预兆
去年上半年销量不到3000台,这成绩在新势力当中相当差劲。瞧瞧理想、蔚来,哪一个月销量不是超过一万台。极越这两款车自上市起就不适应市场,定位高端然而消费者根本不认可 。
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怪罪极越,当下新能源市场竞争太激烈了。30万以上的市场早就被BBA以及特斯拉占据完了,新品牌想要突出重围太难了。极越01和07虽说配置挺好,可品牌认知程度太低,消费者宁可多花些钱去买大品牌 。
转身投向网约车市场
吉利这次改名可不是只换个名号就行。业内有人透露,枫盛接手后要把极越车型改成专门用于网约车的版本。曹操出行是吉利自己搞的网约车平台,恰好能够消化这些积压的车辆。
杭州湾的工厂也得跟着转变发展方向,往后主要制造网约车以及商用车。听闻还要给远程商用车搞个换电的版本,这一招实在是高。既把库存方面的问题给解决了,又让生产线重新运作起来,吉利的这一系列举动肯定稳赚不会亏 。
技术保护是关键
为啥吉利宁愿兜底,也不让极越直接垮掉?归根结底是为了技术安全。极越用的SEA架构,那可是吉利跟沃尔沃一块儿搞出来的拿手本事,要是落到竞争对手那儿,可就亏大发了。
并且生产线上的工人是现成的,设备也是现成的,直接关停的话损失会非常大。如今转做网约车,起码能够保住这些资源。不得不承认,传统车企搞起资本运作来,比新势力要老练得多。
新势力淘汰赛加剧
极越的这一系列举动,给别的新势力敲响了警钟,只靠砸钱是没法生存的。今年新能源市场会愈发残酷,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必定会被淘汰。就连有吉利做靠山的极越都难以支撑,其他小品牌就更危险了。
当下行业已然开始洗牌,威马、爱驰这类品牌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投资人变得越发理性,不会再为PPT掏钱。想要继续存活,要么具备真才实学,要么找到个厉害的靠山。
吉利的新能源布局
别看极越不行了,吉利在新能源这块可没歇着。极氪卖得挺好,银河系列量也在快速增加。这次把极越改成跑网约车,实际上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聪明做法。
传统车企往新能源方向转型时,最怕的就是内部产生消耗。如今吉利把资源都汇聚到几个主要品牌上,舍弃那些赚不到钱的项目。这种像壮士砍断自己手腕一样的勇气,反倒让人更加看好它的新能源战略。
瞅完吉利这一番神奇操作,不由得感慨,姜确实是老的辣。接着问题就来了,你认为下一个垮掉或者转型的新势力会是哪一家?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