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

花25万能买到3.8秒破百的SUV,还带空气悬挂和千里续航,你信吗?奇瑞星纪元ET把这些配置全塞进了车里,结果月销仅几百台。参数碾压同级,销量却垫底,这款被严重低估的“技术王炸”,到底栽在了哪里?

星纪元ET的纸面实力堪称教科书级别。纯电四驱版零百加速3.8秒,媲美百万超跑,红绿灯起步能轻松甩开GL8这类MPV。

增程版更绝,WLTC综合油耗仅0.7升,折算每公里油费1毛钱,满油满电跑出1615公里,北京到上海中途不用补能。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底盘用料直接对标豪车,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全铝悬架,顶配还配上空气悬挂加CDC电磁减振。过减速带时滤震干净利落,高速过弯稳如轨道车。

安全性能也玩命堆料,整车88%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31.9米高空坠落测试后A柱完好,电池零起火,隐藏式门把手碰撞后自动弹开——这种安全冗余,30万内独一份。

但参数越强,现实越扎心。星纪元ET第一个硬伤是身材比例。作为中大型SUV,车高仅1698毫米,比理想L6矮了4厘米,停在问界M7旁边更像跨界车而非正统SUV。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用户直言:“带丈母娘看车,她嫌这车不够霸气,最后买了问界”。内饰设计更引发两极分化。

悬浮式仪表盘像后期加装的iPad,突兀地竖在方向盘上方。副驾岛台断开式设计牺牲了储物空间,被吐槽“中看不中用”。

尽管用料奢华,但细节体验扣分:语音控制空调响应快,但车机二级菜单混乱;23个扬声器音质媲美奔驰,可无线充电板发热严重。星途作为奇瑞高端品牌,始终没撕掉“廉价奇瑞”标签。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消费者心理很现实:花28万买顶配ET,周围人可能问“为啥不添点钱上理想L7”;选17万入门版,又被质疑“奇瑞也敢卖这么贵”。

反观理想汽车,靠“奶爸车”标签精准切中家庭需求,问界M7捆绑华为智驾光环。而星纪元ET的“技术平权”概念过于抽象,用户记不住核心卖点。智能化本是新能源赛道决胜关键,但星纪元ET栽在落地能力。

硬件堆料堪称豪华,激光雷达、508TOPS算力芯片、30颗传感器。实际体验却翻车:城市领航功能直到2025年4月仅开放20城,而华为ADS2.0已覆盖400城。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车主反馈更直接:“高速变道还算稳,但城区跟车经常急刹”“语音让关天窗,它打开了空调”。

更尴尬的是,被重点宣传的5C超充(11.5分钟补能475公里)依赖理想温度,低温充电效率骤降,零下20℃时充到80%需24分钟,远不如宁德时代4C电池竞品。

定价策略暴露了产品团队的纠结。增程版17.28万起看似亲民,但低配纯电续航仅230公里,比零跑C11少了70公里。用户吐槽:“隔壁深蓝S7续航更长还便宜2万”。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高配车型近28万售价,却把空悬和激光雷达捆绑顶配,与宣传的“技术普惠”背道而驰。而同级智己LS6全系空悬,价格还低3万。

更致命的是,用户真正需要的配置反而缺失:全系无六座版,二胎家庭直接转投理想L8;增程版全系两驱,雨雪地区消费者直言“不如买燃油车”。

传统经销商体系在新战场彻底暴露短板。有车主爆料:试驾时销售说不清智驾操作,售后保养要排队3天。相比之下,理想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小鹏售后2小时响应。

比理想便宜10万,配置更高,为何消费者不买星纪元ET的账?-有驾

营销话术也脱离用户:过度强调“全铝底盘”“热效率44.5%”,但家庭用户更关心“后排能否装下婴儿车”“露营模式耗电多少”。参数无法转化为场景价值,让潜在客户迅速流失。

星纪元ET像一名偏科的技术学霸:加速成绩满分,底盘调校接近完美,安全性能打破纪录。但它忽略了市场的真实规则——用户不需要参数冠军,而要一台懂生活的伙伴。

当它用1698毫米的车高挑战国人对“高大SUV”的执念,用断裂式岛台对抗储物刚需,用期货式智驾对标华为现货,这场败局早已注定。

说到底,卖车不是堆料竞赛,而是读懂人心的艺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