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一张张谍照在网上流传,主角是一辆用厚厚伪装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跑车。
有意思的是,这辆车不是在咱们国内的哪个测试场,而是在德国大名鼎鼎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飞驰。
这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车都能去的,它被全世界的车迷叫做“绿色地狱”,是检验一辆车性能极限的终极考场。
而这辆神秘跑车,正是咱们中国品牌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腾势,即将推出的一款全新双门四座跑车,很多人暂时叫它腾势Z。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就议论开了,咱们的国产车,这是要去欧洲人的主场,跟保时捷这样的老牌劲旅掰掰手腕了吗?
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大的底气和实力?
首先,咱们得明白去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测试意味着什么。
这条赛道全长超过20公里,有上百个弯道,路面高低起伏,非常考验车辆的底盘、悬挂、动力和刹车系统。
全世界的性能车,从法拉利、兰博基尼到宝马、奔驰,都会把自己的新车拉到这里来跑圈,一方面是为了调校出最佳的操控性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圈速成绩就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成绩单”。
所以,腾势Z出现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它不是一款只追求外观的“样子货”,而是奔着真正的顶级操控性能去的。
外媒甚至直接点出,它的目标,可能就是即将转型为纯电动车的保时捷718。
这无疑是一次正面叫板,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信心的一次体现。
虽然车子被伪装得密不透风,但很多细节还是藏不住的。
从整体轮廓来看,这是一台非常标准的双门轿跑车,车身低矮,线条流畅,充满了动感。
车头部分,能看出是纯电动车常见的封闭式设计,这样可以减少风阻。
大灯的造型看起来很犀利,里面有像折线一样的日间行车灯,点亮之后应该会很有辨识度。
车头下方的保险杠设计得非常夸张,分成了三段,两侧有巨大的进气口,虽然对于电车来说,它的装饰作用可能大于实际散热需求,但这种设计一下子就把运动氛围拉满了,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不好惹的家伙。
车身侧面是跑车最美的角度。
这台腾势Z的姿态非常漂亮,车顶线条从前到后一气呵成,配合无框车门,显得特别优雅。
但优雅中又带着力量感,你看它的前后轮拱部分,都明显向外突出,形成了宽体的效果,这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容纳下它那尺寸惊人的轮胎。
根据曝光的信息,它的前轮宽度达到了275毫米,后轮更是宽达325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举个例子,很多百万级的性能车,后轮宽度也就在300毫米左右。
更宽的轮胎意味着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能提供更强的抓地力,无论是在加速、刹车还是过弯的时候,都能让车子更稳。
透过轮圈,还能看到大尺寸的打孔刹车盘,这都是高性能的标志。
车尾的设计同样很有看点。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尺寸巨大的固定式尾翼,它可不是摆设,在高速行驶时,它能利用空气给车尾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让车子牢牢地贴在地面上,提高行驶稳定性。
尾灯也采用了熏黑处理,造型很有立体感。
整个车尾的设计层次分明,下方的扩散器造型复杂,这些都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体现,目的都是为了让空气更顺畅地流过车身,减少阻力,增加稳定性。
当然,对于一辆现代的电动跑车来说,光有好看的样子和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那些看不见的“黑科技”。
这恰恰是比亚迪和腾势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根据之前在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和比亚迪现有的技术储备来看,这台腾势Z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首先就是动力系统,它很可能会搭载比亚迪最顶尖的“易四方”技术平台。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用了三台电机,前面一台,后面两台,可以实现对四个轮子动力的独立、精准控制。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说白了就是,电脑可以瞬间判断哪个轮子需要多大的力,哪个轮子需要减速。
比如在高速过弯时,系统可以给外侧的轮子多一点动力,同时给内侧的轮子稍微减点速,这样就能帮助车子更顺滑、更稳定地过弯,大大提高了操控极限和安全性。
之前有消息说它的零百加速是3.2秒,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最终量产版的性能很可能会更强,进入“2秒俱乐部”也并非不可能。
除了强大的动力,底盘技术更是关键。
这台车预计会搭载比亚迪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很可能是其中的高级版本。
这套系统可以非常快速地调节悬挂的软硬和高低。
在城市里开,它可以把悬挂调得软一些,过滤掉路面的颠簸,保证舒适性;而到了赛道上,它又能瞬间把悬挂变得非常硬朗,提供强大的支撑,抑制车身在过弯时的侧倾。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既有深厚的内力,又能做到收放自如。
此外,像线控转向、全线控底盘这些更具未来感的技术也可能出现在它身上,这些技术取消了许多传统的机械连接,用电子信号来控制转向和刹车,使得车辆的反应更快,控制也更精准。
把所有这些信息拼凑在一起,我们看到的就不再仅仅是一辆谍照中的新车了。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上的厚积薄发,是它们从满足家庭用户,到开始挑战性能巅峰的雄心。
过去,一提到高性能跑车,我们想到的都是欧洲的那些百年老店。
而现在,一台来自中国的电动跑车,带着自家最顶尖的技术,直接去到了对方的“主场”进行最后的修炼和检验。
这背后,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全球领先优势。
这不仅仅是造一辆快车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宣言,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今非昔比,有能力、有信心在汽车工业最顶尖的领域里,和世界一流高手同场竞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