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

今年上海车展你们看了吗?我周末逛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那种靠网红明星、老板玩梗撑场子的热闹劲儿没了!36万平方米的展区,1000多家企业,120多款新车首发,可展台周围没了举着灯牌的粉丝,也看不到老板们在车顶蹦跶,车企们突然集体"冷静"了,这到底是咋回事?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咱先说说车企老板们的变化。以前雷军一出场,那热搜能挂三天,今年小米SU7展台没了雷总的身影,反而摆了一堆周边产品,连YU7的发布时间都特意贴出来澄清"6 - 7月不变"。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还有周鸿祎,年穿着红衣服在车顶搞直播,那话题度杠杠的,现在再看,这些跨界大佬的风头都被专业高管抢了。吉利的李书福,一开口就是200亿砸向固态电池,呼吁公平竞争环境;长安的朱华荣,直接甩出500亿研发投入,还说2027年要在巴西工厂实现拉美年销50万辆。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就连理想的李想,这次带着MEGA Home回来,也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一门心思聊产品迭代。你别说,以前觉得这些老板像网红,现在看他们聊技术、谈布局,还挺靠谱的,咱老百姓买车不就图个踏实嘛!

再看看智驾营销这块,那变化更是明显。以前车企总把"自动驾驶""智驾"挂在嘴边,吹得神乎其神,好像买了他们的车就能解放双手了。可今年不一样了,政策红线一划,这些模糊宣传全被禁了,必须老老实实用"辅助驾驶"这个词。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中汽协还发了三条倡议,压实安全责任、规范营销话术、完善用户告知。你猜车企们咋应对?理想直接把L6的智驾系统更名"AD Pro/Max辅助驾驶",把"智能"标签去得干干净净;华为稍微特别点,乾崑智驾ADS 4低调升级,试探L3的边界,听说2025年研发团队要扩到8000人呢。其实这政策挺好的,以前有些车企拿咱们用户"测试员",现在规范了,咱们开车也更放心。就像行业专家张翔说的,这是在拨乱反正,为L3/L4铺路呢。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说到中外车企的竞争,那可太有看头了。咱自主品牌现在是真硬气!比亚迪的腾势Z,首搭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啥意思呢?就是方向盘和车轮之间用电信号连接,转向更精准、更灵活,开起来那叫一个稳仰望U8L更是厉害,直接杀进百万级市场,累计销量都破万了,谁说咱自主品牌不能做高端?蔚来这次也带了三个品牌同台,乐道L90的前备箱居然有240L,搬家的时候能多装不少东西呢。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再看跨国车企,大众搞了ID.AURA纯电概念车和ID.ERA增程车,双线突破;宝马弄了个1300马力的新世代概念车,iX3L在沈阳下线测试,2026年就要上市;日系车更实在,丰田铂智7起售价18万,本田烨GT纯电续航200km,直接对标咱的唐DM - i,日产Frontier皮卡更是做到了6.8L的超低油耗。以前咱总觉得外资车技术好,现在看咱自主品牌一点都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了,这心里真是倍儿骄傲!

2025上海车展变天了?流量退潮后车企靠啥留住咱老百姓?-有驾

不过热闹背后也有危机。极越、哪吒这些新势力,以前靠流量营销火了一阵,现在销量蹭蹭往下掉,为啥?因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不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忽悠,更看重产品力。麦肯锡的数据也说了,价格战没啥用了,大家更愿意为新技术、新车型买单。这就好比考试,以前靠作弊能蒙混过关,现在必须真材实料才能得高分。车企们也意识到了,开始砸钱搞研发,固态电池、氢燃料、线控底盘成了新战场。但咱也得清楚,监管政策只能帮咱暂缓浮躁,真正要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还得靠核心技术突破。

说到底,咱老百姓买车图啥?不就图个安全、续航长、体验好嘛!以前逛车展,跟着人群看热闹,看哪个展台人多就凑过去,现在不一样了,咱会趴在展车上仔细看参数,问问销售实际续航能跑多少,辅助驾驶到底靠不靠谱。仰望U8卖得好,不就是因为大家认可它的技术嘛!这说明高端市场愿意为技术溢价买单,低价策略再也不是万能的了。

车企们也该明白,别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营销话术竞赛了,实实在在提升技术才是硬道理。自动驾驶分级要规范化,技术落地得场景化,用户服务必须精细化。现在的汽车市场,就像一场淘汰赛,谁能在技术、产品、服务上打动咱老百姓,谁才能笑到最后。

你觉得现在买车,是看技术参数重要,还是听老板讲事更靠谱?你更喜欢咱自主品牌的硬核技术,还是外资品牌的成熟工艺?来,咱评论区好好唠唠,说说你心里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