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汽车圈有啥“炸裂”的大新闻,你要是不知道比亚迪的全地形赛车场开业,各位车友估计会忍不住说一句“更新太慢啦”。
话说这件事一出来,汽车论坛都快炸锅了,朋友圈满屏都是比亚迪秀肌肉的图片。
但挺多人其实心里冒出了个疑问——比亚迪搞赛道,这是玩票还是要搞什么大动作?
赛车场这玩意,不就是一块能撒野的地嘛,搞起来容易,运营难。
那么这家新能源巨头到底图啥?
真是纯粹为了蹭流量,还是背后其实藏着一盘更大的棋局?
不瞒你说,我一开始也懵圈:一个卖家用车的品牌,卷到开赛道,还给车迷造一个试炼场,问题是不是有点多。
但细细琢磨,发现这事还真不是“花瓶”项目。

咱们且跟随现场围观群众的视角,抽丝剥茧,来看看这波操作到底葫芦里卖的啥药。
听说比亚迪赛车场落地的地方,那叫一个风光旖旎,设施壮观,乍眼一看还真有点“歪果仁”赛车场那味。
据披露,这块地不仅风格多元化,还能玩泥泞、坡道、涉水、甚至攀岩。
说是全地形,那可是把“极限挑战”写在了脸上。
业内人士凑热闹的,车主自发去打卡的,摄影发烧友也不嫌累跟着去钻灌木丛拍越野车尘土飞扬。
你要说这只是一场秀,恐怕点低了。
毕竟一个正常品牌不会投入半个亿去造一块只是摆拍的场地吧?
这事儿不是普通车企能随随便便玩的,咱们以往见的大多是赛车队、豪华品牌或者专业改装圈玩,想给消费者一个“全场景体验”,得硬实力。
其实比亚迪最近一年一直在各种“秀肌肉”操作,牵头这条全地形赛道,也算是在行业里立个“新标杆”。
官方的说法很直接:这是他们“体验式营销”的大招之一。
但体验营销这玩意,现在谁家不是说自己要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但在实际执行时,大部分所谓“体验”其实跟展厅里的虚拟驾驶模拟器没啥区别。
你坐进去手握方向盘,呜呜两声,工作人员递瓶水喊你合影,半小时就结束。
这跟自家车开上赛道,冲一冲泥泞上坡、急速弯道,反复试错后的肾上腺素飙升,完全是两码事。
这条赛道不是展示技术,而是直接让用户参赛。
你开着,撞着,甚至陷入泥坑,都是体验的一种。
这种沉浸感,是现在汽车圈最推崇的人车交互升级。
比亚迪敢砸钱造“玩具”,一半是眼光,另一半是底气。
说白了,没有产品力和技术储备,谁有信心让用户去“踩底线”?
有意思的是,这赛车场开门迎客,不止是比亚迪自家车型能下场。
某种意义上,这是对整个国产新能源越野车能力的一次全民“压力测试”。
有用户就留言:“我开的是其他品牌,能不能进场?”
运营方答得很直接,只要符合安全标准、保险到位,挑战不限车型。
这瞬间有点“全民牌局”的那味了。
不怕别家车“打脸”,反而欢迎大家来凑热闹。
这其实是变相“自信宣言”,怕啥?
让用户监督,让媒体点评,用实际表现打击虚假的营销浮夸。
一句“我们玩真的”,就把比亚迪和一票甚至还没进场的友商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种敢于自我PK的品牌精神,放在行业里算是难得一见了。
毕竟很多车企官宣越野性能,但只给你看测评视频,从没公开拥抱大众体验。
这下好了,谁家底子怎样,用户亲自跑一趟就知道。
你说赛道能给品牌带来多大加分,或者说究竟能“卷”出什么新花样?
我的理解是很微妙。
以前说一个汽车品牌,大家首先问“动力强不强”、“底盘稳不稳”、“有没有科技感”。
但现在,新一代消费者不光盯数据还要看体验。
纸面参数谁都能抄得天花乱坠,但真刀真枪泥地里跑一圈,车子掉链子还是封神,都是一目了然。
这就像电竞圈看直播与上手实锤是两种体验。
光有大神说车好,大家还是不放心;亲身上阵才有“信仰充值”的刺激感。
所以说一个能让用户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怒飙一圈”的赛车场,真的拔高了品牌维度。
这是比亚迪内卷的“新玩法”,实打实地给消费者一份信心和乐趣。
换个角度看,这赛车场还是一个圈内“社交场”。
汽车发烧友聚在赛道边,新车主老车主交流心得,那可比在线论坛、一顿群聊有趣多了。
你见过越野比赛临场气氛嘛?
现场呐喊、摔车、应急救援,汗水泥点子和笑声齐飞。
比亚迪拉高了自家用户的粘性,把热爱汽车热爱越野这件事变成了现实里真正的“朋友局”。
社交场景升级了,用户粘性升温,品牌形象直接从“制造商”转变成“小圈子的领导者”。
转念一想,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这几年都在猛砸“科技感”、“续航”、“舒适度”,但真正能开出来让你玩个痛快的地方,还真少见。
赛道是个稀缺资源,运营成本高,政策门槛也不低。
比亚迪敢在这个档口上自建“赛道乐园”,说明竞技基因已经在公司DNA里扎根。
这对国内车企是一次信号释放——不仅要造好车,更要玩出好体验。
打造“全场景”,“全地形”,是赛道变成“攻不下的堡垒”还是无数用户心头的Top1圣地,全看后面的运营和支持。
若把这场风潮放进整个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大盘子,咱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活力按钮”。
过去大家都在讨论动力电池、电机效率,或者续航数据挑战。
但其实谁不知道,买车的可能一开始奔着技术,但最后记住的是驾控的乐趣。
比亚迪这回不仅让技术流派的铁粉满意,还把热血越野党拉进同一个朋友圈。
这连同汽车圈的网红媒体、测试机构,都有点坐不住。
以后无论谁家新车敢说自己能越野,大家直接拉去赛道“真人CS”,不服来试,一切以表现说话。
体验为王,数据做辅,这才是新一代中国车企的方向。
而比亚迪的这个“全地形赛车场”,本质上是硬核宣言:技术实力在这儿,玩也是玩真的。
你可以说这是比亚迪品牌的“灵魂窗口”,一眼就能看出气派。
再聊聊背后更大的阳谋。
赛车场其实不仅是品牌“秀肌肉”的工具,还是一个收集数据的天然基地。
每位车主在各种地形下试驾,会被记录一堆实际性能反馈。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第一手数据资源。
工程师能通过这些数据不断优化续航管理、底盘调校、动力分配,远比实验室模型更贴近真实。
长远来看,赛车场是比亚迪“出海”,打高端品牌,甚至反哺研发的一块重要“试验田”。
说白了,把用户变成“技术合伙人”,你不给体验,你怎么知道自己还需要提升啥?
这和传统的“售后反馈”截然不同,是直接让客户当研发工程师。
这玩法够新潮,也够狂野。
没准若干年后,等下一个比亚迪旗舰车型出来,大家会说:“这车的底盘调校,还是我们赛车圈里玩出来的!”
转念看看,比亚迪给全行业上了一课——不止拼硬件参数,也向体验和场景“内卷”。
你本来以为,中国品牌只拼“配置价格”,眼下人家已经卷到了“情感体验”,甚至变相搭建了一个圈内“宜家”。
这不是谁都玩得起的事儿。
而最重要的,这种新型的玩乐暴击,很有可能会让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浪潮里继续高歌猛进,把竞争对手从传统参数斗争拉入用户体验战争。
谁敢跟进?
比赛道资源,拼用户黏性,最终拼的是创新能力和长远眼光。
当然,现在赛道挑战只是刚开始。
后续场地开放程度、体验流程、用户安全以及黏性运营,都是需要“打磨”的门槛。
品牌的真正强大,是敢于在用户面前暴露短板,也敢于用实战做数据。
比亚迪的勇气,也许有的人还在嘀咕“是不是炒作”。
但在我看来,有胆量和自信,用赛道证明自己比靠天花乱坠的广告靠谱。
说到这里,很多人怕不是明白过来了,汽车圈的“内卷”又进了一个新阶段——过去卷配置,现在卷体验;过去拼参数,现在拼快乐和信任。
你会去赛车场试试你的钢炮吗?
是不是也曾经有过“泥巴里撒野一把”的心愿?
或者你觉得这种玩法只是噱头,没啥真材实料?
咱们评论区见,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