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奇瑞的越野造车手艺,其实没那么简单一比高下。你说,比亚迪第一、奇瑞第二,这标签贴得有点武断。我先倒带说,这话是我听朋友在越野群里吵起来的,大家开玩笑说:你看那仰望U8,能漂浮30分钟,那不就是半个船儿?没错,仰望U8号称有161个IP67防水等级的零件支持,电机易四方还能搅动水面前行,这确实是玩出了新花样。40万左右的捷途G700,还带个推进器硬刚长江,6轴陀螺仪保准你车子平稳,就像坐船似的。听着很炫吧,可这也就是设计冗余的硬核PK,没准人家厂家心里还乐着呢——这谁让你不买主流SUV,非整啥能上山下海的怪胎。
拿奇瑞来说,不得不服它在传统越野圈扎根深。环塔拉力赛的成绩不是吹的,真正能把车按摩到极限的赛道和环境,奇瑞真有几把刷子。理想的CC估计要气炸了,整天告诫车主别刻意去恶劣路况折腾它,毕竟设计初衷就是城市SUV,智能辅助多但真越野比不过怪兽级别。听销售李姐抱怨,客户老问它能不能下河,我说人家设计的不是潜水艇啊!但说真实事,这东西谁也控制不了,买了高性能越野,肯定有人捉摸能不能在水里浪一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2019年亲戚买了台捷途X70,结果有次带着一家人郊游,下雨路滑,车子差点陷进泥坑,幸亏G700升级的四驱模块和陀螺仪补偿比较给力,才没直接动弹不得。价格是20多万,同价位里它四驱表现值得点个赞。可你要说跟仰望U8比,差距还是明显。听他笑说,你别光看数字,看实战,我觉得捷途的悬挂舒服多了,山路走着比那些电机爱搅水的高级,还踏实。
怎么解释这两家大厂在水里随便漂和长江拦水打水漂的操作呢?说白了,供应链和研发侧重点不同。比亚迪和奇瑞自研电机和密封件,投入产线和安全套路比某些品牌大得多。大家想想,汽车研发就像做一道复杂的大菜,车身就是锅底,密封是盖,电机跟料,全得协调好才能做出水煮鱼,稍有闪失就成水泡饺子。仰望U8的工程团队显然在防水盛宴上下了功夫,零件选型标准严格,设计留裕明显,成本上去也合理。捷途则拿推进器和陀螺仪来玩平衡术,科技感十足,但有没有点小问题我估摸啥时候能跟售后工人吐槽一波。
我有点自嘲,拿这些戏法跟老派越野比拼真不公平。坦克300那种硬派SUV,市场口碑多年沉淀,存在感和战斗力绝对硬气。售后师傅曾跟我吐槽,坦克车底盘设计更接地气,修起来花销没那么高。不过他们也说,坦克300在密封和防水没办法像纯电那样靠电子系统加码,碰到深水,还是得靠传统机械结构强度,那经验值可不是吹出来的。
对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浮水、横渡的能力,到底普通车主能用几回?毕竟车企不会鼓励你下水……但我觉得,能上山涉水也代表这车不怕折腾,耐用性和设计厚度实实在在强。买车还是图个安心,人家玩小众极限测试也多是摆拍——但车主心里痒痒,那可真是另一码事。奇瑞和比亚迪这种不怕湿的存在,多少给了国内越野文化一点独特气质。买车时你会考虑防水等级吗?或者说,你会真的带车下河玩吗?这得见仁见智。
再跑俩题,最近听销售高姐说,比起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参数,她更关注的其实是维修成本和零件供应,毕竟谁管你车能漂多久,坏了怎么办啊?这种一线体验告诉我,越野车设计上能漂水和好修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总有矛盾。研发像在走钢丝,一边想办法飞高,一边得稳住根基。
来个粗糙心算,假设仰望U8的防水零件比普通SUV多出20%,每辆车成本约增加两万块,40万左右的捷途G700添个推进器和陀螺仪,成本至少得撑个一万五吧。这钱到底谁买单?显然是消费者支付的溢价,但这溢价换来的是心理上的可以下河走一走的仪式感。你甘心为这些溢价掏钱吗?甚至有人觉得,这种高规格防水是厂家自己吓自己,要不你说说你怎么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那坦克300会怎么回应呢?毕竟它没有推进器,也没那么多IP67等级零件,但销售告诉我,坦克车主群里有人直接发车子划水的视频,看来硬汉魂也不是吹的。越野车的水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车企技术和车主期待的恰好交集。你准备好穿越泥泞还是安安心心开城里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