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合资车盛世崩塌背后,谁在改写规则?

开篇:盛世裂缝下的灵魂拷问

2025年6月,中国车市上演魔幻一幕:曾以年销55万辆登顶合资燃油车王座的日产轩逸,销量断崖式跌至1.4万辆,创59个月新低。而另一边,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句“汽车界的恒大已经出现”,如惊雷炸响行业。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事件,实则是同一场产业地震的前兆——当野蛮生长的时代落幕,没有技术护城河的销量神话,终将沦为泡沫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一、轩逸的盛世幻象:550万销量背后的脆弱根基

数据透视:

轩逸自2006年入华,累计销量突破550万辆,2023年更以37.6万辆的成绩稳居销冠。但这份光鲜背后,藏着三个致命隐患: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价格战透支品牌力:2024年起,轩逸终端优惠突破4万元,以价换量致单车净利润率跌破3%,远低于行业均值。

技术迭代停滞: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43%的热效率,轩逸的1.6L自吸发动机技术已十年未革新,能耗表现落后主流混动车型30%以上。

用户心智迁移:2025年1-5月,新能源渗透率达48%,而轩逸纯电版本占比不足5%,年轻用户流失率超六成。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行业警示:

“用燃油车时代的战术打新能源战争,就像拿着弓箭对抗坦克。” 某头部券商汽车分析师如此评价。轩逸的困境绝非个案,大众朗逸、本田雅阁等合资标杆同样面临增长失速。当市场从“规模优先”转向“技术定生死”,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销量数据,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二、车圈恒大危局:魏建军预言照进的现实

烧钱换规模的死亡循环

魏建军所指的“汽车界恒大”,直指部分车企的激进扩张模式:通过资本运作疯狂融资,以低于成本价倾销抢占市场,但始终未构建盈利闭环。典型案例包括:

某新势力品牌:单车亏损超12万元,却靠政府补贴和资本输血维持月销破万,负债率高达180%;

跨界造车企业:三年烧光200亿元融资,核心三电技术仍依赖外包,用户投诉率行业垫底。

数据验证:

2025年Q1财报显示,16家上市车企中,9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4家陷入亏损。更严峻的是,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仅3.2%,远低于特斯拉的12%和比亚迪的7.5%。

三、破局者联盟:技术革命重构产业权力版图

混动与智能化的双重绞杀

2025年车市呈现两大颠覆性趋势:

插混市场爆发:比亚迪DM 5.0、吉利雷神混动等系统实现“油电同价”,百公里油耗降至3L以下,直接挤压10万-20万元燃油车市场;

智能驾驶普惠:15万元级车型普及城市NOA功能,用户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需求增速超40%,合资品牌软件迭代速度却普遍落后国产车2年以上。

案例解码:

长安深蓝S7凭借全域800V高压平台和APA 7.0无人泊车技术,上市三个月即登顶中型SUV销量榜;而某日系品牌同级燃油车,即便降价3万元,市场份额仍萎缩超五成。

四、普通人避险指南:三个生存法则

警惕“骨折价”陷阱:低于市场价30%的促销车型,往往伴随减配或即将停产风险;

关注技术护城河:优先选择全域自研三电、智能驾驶专利超500件的品牌;

拥抱保值率革命:2025年新能源车三年保值率提升至65%,混动车型残值比同价位燃油车高8%-15%。

车圈恒大还是出现了!轩逸卖的再多又有何用?-有驾


黄家汽车说:

当产业周期更迭的齿轮转动,没有企业能靠旧地图找到新大陆。轩逸的坠落不是终点,而是新战局的起点——未来属于那些把发动机变成“算力引擎”,将4S店转化为“用户共创社区”的破壁者。在这场百年变局中,唯有手握硬核技术的玩家,才配得上下一个黄金十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