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一件挺热闹的事。
小鹏汽车发布了他们全新的P7车型,场面非常火爆,据说开放预订才7分钟,就收到了超过一万台的大订单。
按理说,这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好消息,公司老板应该高兴得合不拢嘴才对。
但奇怪的是,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在随后的采访中,却显得格外平静,没怎么提这个破纪录的销量,反而聊起了他们公司新总部大楼的装修问题。
他说自己前两天晚上,拿着摄影师拍的高清照片,一张一张地放大,仔细检查每一层楼、每一个办公室的装修细节,发现问题后,即便到了半夜12点多,也还在工作群里批评相关负责人。
这种在喜悦面前保持冷静,反而去抠细节的态度,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也从侧面反映出,小鹏汽车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思考,远比一个漂亮的销售数字要复杂得多。
这台全新的小鹏P7,可以说承载了小鹏汽车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厚望。
要理解这台新车,得先看看它的过去。
五年前,第一代小鹏P7上市,它在当时凭借出色的智能驾驶辅助和科技感十足的设计,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算得上是小鹏汽车的成名作。
但是,它也有一些明显的短板,比如很多车主和乘客都反映,作为一辆轿跑车,它的后排乘坐空间比较局促,长时间坐着不太舒服,车内的储物空间也不够用。
这些问题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或许还能被接受,但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市场,就成了不容忽视的缺点。
而这次推出的全新P7,很明显是下定决心要补上这些短板。
小鹏的工程师们对车内空间进行了重新优化,比如将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调整到了30度,这是一个让人体能更放松、更舒适的角度。
后备厢的容积也扩大到了575升,这个尺寸在同级别的轿跑车里算是相当大的了,甚至可以和一些家用轿车媲美。
此外,全车设计了多达33处储物空间,手机、水杯、钱包、钥匙这些零碎物品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放,大大提升了日常用车的便利性。
可以说,全新P7在努力地从一个有点“偏科”的特长生,转变为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均衡的“全能选手”。
当然,作为一款纯电轿跑,光是空间大、坐着舒服还不够,性能和驾驶乐趣才是它的核心卖点。
何小鹏自己也表示,全新P7是他近期开过的车里最喜欢的一款,好开到让他甚至不舍得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因为他想更多地亲自体验这台车的操控感。
为了支撑这种驾驶乐趣,小鹏为新车配备了一套所谓的“AI智能底盘”,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路面状况和驾驶者的意图,实时调整悬挂的软硬,让车子在过弯时支撑性更好,在颠簸路面上又更舒适。
在动力方面,即便是售价不到26万元的四驱性能版,电机最大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437千瓦,这让它的加速能力非常强悍。
为了证明它的实力,小鹏还把车开到了专业的浙江国际赛车场,跑出了1分38秒多的好成绩,并且完成了一项连续行驶24小时、总里程接近4000公里的耐力测试,这些都是在向消费者展示它过硬的机械素质。
除了性能,续航和充电速度也是大家购买电动车时最关心的问题。
全新P7在这方面也给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根据官方数据,它的续航里程有702公里、750公里和820公里等多个版本,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长途出行需求。
更关键的是,它全系标配了小鹏最新的5C超充技术,在配套的充电桩上,电量从10%充到80%,最快只需要11分钟多一点,也就是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补上几百公里的续航。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件提升和有吸引力的价格,才共同促成了它上市7分钟订单破万的火爆场面。
然而,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新车发布会。
真正引爆话题的,是何小鹏在采访中抛出的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
当谈到小鹏最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技术时,他突然变得非常直接,甚至有些尖锐。
他声称,目前在中国汽车行业里,真正做出了VLA(视觉大模型)的只有小鹏一家,而市面上其他一些公司所谓的VLA,在他看来只是“嫁接的”。
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几乎是在直接挑战所有竞争对手。
那么,他说的VLA到底是什么?
“真VLA”和“嫁接的VLA”又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VLA可以理解为给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装上一个更聪明、更像人脑的“大脑”。
过去的智能驾驶系统,更多是依赖工程师预先编写好的大量规则来运行,就像一个严格执行程序的机器人,遇到它程序库里没有的复杂或突发情况,就可能会出错或“罢工”。
而VLA技术,则是通过学习海量真实的驾驶数据,让汽车学会像人一样去“理解”和“推理”。
它看到一个复杂的十字路口,不是去死板地匹配数据库,而是能理解车流、人流的动态和意图,从而做出更合理、更安全的决策。
何小鹏所说的“嫁接”,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上的“拼凑”。
就好比只给系统换上了一双更敏锐的“眼睛”(视觉感知部分用了大模型技术),但指挥手脚行动的“大脑”(决策规划部分)还是老一套。
这样一来,车子虽然能看得更清楚、更远,但它的反应和决策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依然不够灵活和智能。
而小鹏自信的“真VLA”,指的是从“看到”到“思考”再到“行动”的整个链条,都由一个统一的、端到端的大模型来负责。
这就像一个真正的人类司机,眼、脑、手、脚高度协同,反应更迅速,处理问题也更周全。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极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支持。
为此,小鹏拿出了他们的“杀手锏”——自研的图灵AI芯片。
据介绍,这颗芯片的单颗算力高达2250TOPS,而全新P7上装了三颗。
作为对比,之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很高端的双Orin-X芯片方案,总算力也只有508TOPS。
这种算力上的巨大差距,正是何小鹏敢于宣称自家技术领先的底气所在。
他甚至表示,等到今年年底通过软件升级后,小鹏的智能驾驶能力将实现跨越式的提升,要比目前的第一梯队强上十倍以上。
这番言论的背后,是小鹏汽车一场关乎未来的豪赌。
在如今的市场上,几乎所有新车都在标榜自己的智能化水平,当“科技”这个标签变得越来越普遍时,小鹏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重新定义标准,告诉市场谁才是真正的技术引领者。
为此,小鹏已经投入了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进行研发。
这不仅是为了卖出更多的P7,更是为公司未来在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更前沿领域的探索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当然,小鹏也从过去 G9 上市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明白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他们现在同样非常重视设计,在上海组建了超过400人的设计团队,力求让未来的产品既有硬核的科技,又有能打动人心的颜值。
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全新P7的发布,以及何小鹏关于“真假VLA”的论断,都清晰地表明了小鹏汽车在这场持久战中的策略:用实打实的产品力解决用户的痛点,同时用别人难以企及的技术壁垒,去争夺未来的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