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上的新闻真是五花八门,让人看了感觉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像保时捷这样的百年老店,在庆祝自己过去的辉煌成就,但仔细一看,庆祝的背后又藏着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得不做的改变。
另一边呢,是咱们国内以华为为代表的新势力,那叫一个生龙活虎,新车、新技术的发布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老牌车企真的跑不动了,还是新玩家们只是看着热闹?
把最近这几件大事儿放在一起看,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能看明白不少门道。
先说说保时捷这事儿。
他们家的一款叫Macan的SUV,最近刚刚生产了第100万辆。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对保时捷来说意义重大。
要知道,他们家最出名、被奉为经典的跑车911,卖到100万辆花了整整54年。
而这个Macan,一个SUV,只用了12年就完成了这个目标。
这说明啥?
说明这些年,全世界的有钱人买车口味变了,大家既想要豪车的牌子,又想要SUV那种高大、能装的实用性,Macan正好就满足了这一点,成了保时捷最赚钱的车型之一。
这第100万辆车也挺有代表性,是一辆蓝色的纯电动版Macan,车主还是德国本地人。
这表面上看着是一片喜气洋洋,但背后藏着的信息量可不小。
现在Macan在全球的销量里,纯电版的已经占到了六成。
这并不是说大家一下子都爱上电动车了,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在欧洲很多地方,因为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汽油版的Macan已经不让卖了。
你看,这就不是保时捷主动想变,而是被大环境推着不得不变。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有趣的事实:虽然保时捷这个牌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但在整个汽车行业里,它其实算是个“小厂”。
跟丰田那种一年能卖一千多万辆车的巨头比,保时捷的体量小得多。
所以,Macan卖了100万辆,既是它的光荣,也像是在提醒自己,在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大浪潮里,就算你再有名、再能赚钱,也得小心翼翼,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浪打翻。
镜头从德国转回咱们中国,这边又是另一番景象。
华为的余承东,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他在网上宣布,他们跟北汽合作的享界品牌,马上要推出一款新车,叫享界S9T,九月份就上市。
这车是个旅行车,样子挺漂亮的,很多人说看着有点像保时捷的帕拉梅拉猎装版,但价格肯定要亲民得多。
这车的尺寸也特别大,车长超过了5.1米,轴距超过了3米,坐在里面空间肯定非常宽敞。
但华为造车,光有样子和空间肯定不够,最厉害的还是它的“脑子”。
这款车会用上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车顶上顶着一个非常先进的激光雷达,车身周围还装了一圈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恨不得长了三百六十度的眼睛,就是为了让车子能自己看得更清楚、开得更安全。
在动力上,它也考虑得很周全,提供了两种选择。
一种是增程版,车里带个小发动机,但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用来发电,这样既能充电也能加油,满油满电能跑1300多公里,彻底解决了很多人担心的续航问题。
另一种是纯电版,续航也能达到800公里,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和周边游来说也完全够用了。
你看,这就是现在国内新势力的打法,速度快,选择多,技术新,全方位地去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让那些习惯了几年才更新一次车型的传统车企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说华为代表的是汽车“智能化”的飞速发展,那么另一条新闻则揭示了电动车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那就是电机技术。
奔驰公司旗下一家叫Yasa的英国公司,最近宣布他们造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电机。
有多厉害呢?
这个电机重量只有13公斤多一点,大概就跟你家一个大西瓜差不多重,但它能爆发出的马力,相当于一辆超级跑车。
换算一下,就是每一公斤的重量,能产生将近56匹的马力,这是现在行业顶尖水平的两倍还多。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家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说,他们造这个电机,没用什么特别稀有、昂贵的材料,用的都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普通材料和工艺。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项技术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有朝一日可以真正装到我们买的量产车上的。
电机变得更轻、更强,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车子整体重量变轻了,用同样的电池就能跑得更远;或者在续航不变的情况下,车子的加速性能会变得更猛。
这就像是给电动车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把性能的天花板给抬高了一大截。
虽然这家公司目前主要给法拉利、兰博基尼这样的超跑品牌供货,但这种底层技术的突破,迟早会影响到整个行业。
咱们国内的品牌也没闲着。
理想汽车最近也发布了一款新车叫理想i8,已经可以预订了。
这款车定位和尺寸都很大,外观设计也很有未来感。
车里面更是把舒适和科技做到了极致,到处都是大屏幕,还有能投射信息的抬头显示,甚至第二排还有一个可以让人完全躺平的“零重力座椅”。
但它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充电技术。
理想宣称,这款车支持所谓的5C超级快充,最快只需要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的续航。
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接近我们去加油站加一箱油的时间了。
这直接解决了电动车最大的痛点之一——充电慢。
你看,无论是华为的智能驾驶,还是理想的超级快充,中国品牌正在从各个角度,努力解决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它们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沃尔沃,这个来自瑞典、一直以安全著称的品牌。
它的故事,恰好说明了那些传统车企在全球市场变化中的纠结和选择。
沃尔沃本来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大型纯电SUV叫EX90,来替代已经卖了10年的老款XC90。
但因为各种原因,这款新车的上市时间一再推迟。
这下就尴尬了,老的卖不动,新的上不来。
最近,沃尔沃的CEO终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会推出第三代的XC90,但这款新车很可能不是纯电动的,而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更有意思的是,这款新车所用的平台和关键的混动技术,将来自它的中国母公司——吉利。
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欧洲的豪华品牌,现在需要反过来向中国企业寻求核心技术支持。
这清楚地表明,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插电混动这个领域,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沃尔沃的这个决定,也说明了他们意识到,之前喊出的到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口号可能有点太激进了,全球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接受电动车的速度并不一样,提供多种能源形式的汽车,才是眼下更现实、更明智的选择。
所以你看,从保时捷到华为,从英国的电机技术到沃尔沃的战略调整,整个汽车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不再是简单的谁输谁赢,而是一个新旧交融、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时代。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因为这样的竞争,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样、更先进、也更符合我们实际需求的好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