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台一个月,均价甩BBA八条街。说真的,第一次在榜单上看到鸿蒙智行把奔驰宝马奥迪挤到边上,我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喝多了。不是那种“国产之光”式的自豪,而是那种,哎哟,德系三剑客被手机厂商给摆了一道,这世界还真是越来越不按剧本走。
印象里,豪车榜单跟国产品牌就是两条平行线。打死都不会交集的那种线。你回忆一下2021年,榜单前十,清一色的“外国面孔”,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能插进一个国产,算我输。那会儿要是说华为能把BBA摁在地上摩擦,大家八成当你在给问界做软文。现在倒好,榜单一半国产,BBA还掉队,剧情比网剧还魔幻。
鸿蒙智行杀进前三,宝马滑到第四,奥迪和特斯拉居然被小米超车。你说这是奇迹吗?不如说是时代的反转。奔驰宝马奥迪,百年老字号,讲究排场、讲究底蕴,讲究你得配得上这LOGO。鸿蒙智行,成立才几年,却能月销4万台,均价干到39万,还不靠补贴,靠的就是那股子“智能+科技”味。再看看BBA,均价掉到32万,奥迪都快跌到27万了,气场是被掏空了还是自己松了?
理想最近风也很大,年销50万说破就破,赛力斯去年42万,今年目标50万。BBA守着70万的年销,局面变了,谁还敢说“豪华”二字就该是德系的专利?你要说BBA不努力?也不是。人家砸钱搞新能源,推智能化,拼得也挺辛苦。可换道超车的感觉,真像让老戏骨演偶像剧,怎么都不太对劲。新势力的打法,灵活得像打游击,BBA的套路,稳重得像公司年会,观众口味偏偏变了。
说白了,BBA能火这么多年,靠的不是机械本事,更多是故事。买BBA不是买车,是买一种“社会标签”。有段时间,朋友圈晒车照,标配BBA徽标,外加一句“奋斗的证明”。现在呢?更流行晒智能座舱,带点“自动驾驶”,配文是“科技改变生活”。你别不服气,这届消费者,追求的是体验感,智能化、生态、网络互联,谁能玩得转,谁就是C位。BBA还在讲“皮革、工艺、动力”,鸿蒙智行已经在朋友圈日常推送OTA升级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朋友带着父母去看车。预算40万,原本奔着宝马去,结果老妈坐进鸿蒙智行副驾,开门那一刻表情有点像第一次用智能马桶——又惊又喜。“这车能语音控制天窗?”她问,销售小哥还没回话,老妈已经跟车聊上了天。那一刻我就认了,这不是“豪华”,这是“哄家里人开心”的新标准。
BBA粉丝当然有话说。说智能化都是噱头、说底盘调校才是灵魂、说百年基因不是吹的。但数据不骗人,国产新势力的市占率、口碑和热度,真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你要非说是国潮情怀,那为什么理想和赛力斯也能蹿上去?问界能排第一,就不是一时风头。消费习惯、审美、价值观,统统在变。
其实这场新老对决,和体育圈那些“新人挑战老将”的戏码有点像。前几年中国田径没人信,苏炳添一跑,世界都愣住了。现在车市也是,谁说老牌就得一统江湖?说不定明年榜单,BBA更往下掉,国产品牌继续攻城略地。
也别光看榜单,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地震。智能化、网联化、用户思维,这些词听着有点虚,其实体感很实在。你看看现在的营销,哪家不是一边直播一边搞粉丝社群,和几年前冷冰冰的“豪华”完全两码事。用户要的东西变了,品牌再牛,不更新也得被淘汰。
你说将来“豪华”这词到底归谁?真说不好。也许你家楼下的邻居哪天开上理想ONE,发个朋友圈还带着“科技平权”,你得琢磨琢磨,到底什么才叫有面子。新时代的“豪华”,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那一套。
说到这儿,我有点想听听你们的声音。你要真有40万预算,现在会选谁?还会为BBA买单吗?还是愿意试试鸿蒙智行、理想、赛力斯这些新势力?留言区来聊聊,别藏着掖着。哪个细节最打动你,哪个槽点让你咬牙,想怼谁,想夸谁,都随意。下一次榜单洗牌,没准你就是亲历者。反正现在的汽车圈,谁也别装懂,谁懂谁先冲个会员再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