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里头的门道还真挺深。
这事就是比亚迪宣布,跟上海的乐高乐园合作了。
具体合作啥呢?
就是把乐园里那个给小孩子开小车、学交规的“驾驶学校”项目,整个给冠名了。
以后,孩子们在乐高乐园里开的小车,车头上都会亮着一个大大的“BYD”标志。
很多人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比亚迪现在卖得这么好,都已经是全球新能源车的第一名了,干嘛还要去跟一个儿童乐园搞合作?
这不像是它这个体量的公司会干的事。
但咱们老百姓要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步棋走得实在是高明,它看的可不是眼前这点销量,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市场。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一个品牌去做广告、搞宣传,目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然后愿意掏钱买自己的产品。
比亚迪现在还需要愁知名度吗?
可以说,在国内基本是家喻户晓了。
它缺的不是让成年人“知道”,而是要让下一代人“记住”,而且是从小就用一种特别愉快的方式记住。
乐高乐园是个什么地方?
那是全世界孩子们的快乐天堂,是家长们愿意花钱带孩子去寻找快乐的地方。
每天有多少家庭,带着对未来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走进那里?
这个客流量是巨大的,而且目标群体非常精准,就是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家庭。
现在,比亚迪直接把自己的品牌植入到了乐园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项目之一——驾驶学校。
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第一次像模像样地坐进驾驶座,小手扶着方向盘,脚下踩着油门和刹车,眼前就是一个会发光的比亚迪车标。
整个过程,他是在一种极度兴奋和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完成的。
这种体验带来的品牌记忆,跟咱们成年人看电视广告、刷手机信息流,是完全两个概念。
广告,我们可能会选择性地忽略,甚至会觉得烦。
但这种亲身参与的快乐,是会直接刻进童年记忆里的。
它不是生硬地告诉你“比亚迪好”,而是让孩子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开比亚迪的车,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酷的事情。”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品牌培养,其实国际大牌早就开始做了。
比如日本的丰田,很多年前就在东京建了一个汽车主题公园,里面也有儿童驾校。
德国的宝马,在自己的总部旁边也搞了类似的交通公园。
它们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在一个人心智还没定型、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把品牌的种子种下去。
但比亚迪这次的合作,可以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它不是自己单打独斗地建一个乐园,而是选择和“乐高”这个全球顶级的IP强强联合。
乐高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代表着创造、乐趣和高品质。
当比亚迪和乐高并排出现时,孩子们的潜意识里就会把对比亚迪的印象,和对乐高的好感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种品牌力的互相借光,效果是1+1大于2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
在驾驶学校里,工作人员会告诉孩子们,他们开的这种车是“不用烧汽油的”,是新能源车。
这就等于在游戏里,把“环保”、“科技”、“未来”这些概念,非常自然地和比亚迪这个品牌捆绑在了一起。
你跟一个孩子讲什么叫“碳中和”、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他可能听不懂。
但你告诉他,他开的这辆很酷的小车不冒黑烟,能保护蓝天白云,他一下就明白了。
这种环保理念的启蒙,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等这批孩子长大了,新能源车的概念在他们脑子里就不是一个需要被教育的新事物,而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从小就接触过的东西。
而比亚迪,就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新能源车品牌。
咱们再从更实际的层面分析一下。
乐高乐园为什么会选择比亚迪?
首先,品牌形象要匹配。
乐高要找一个能代表未来的汽车品牌,放眼全球,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其次,也是最能体现我们国家工业实力的一点,就是生产能力。
一个儿童驾校,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台专门定制的、安全标准极高的电动小车。
这个订单,要求设计、生产、品控都要过硬,而且要能大批量、高效率地交付。
这对任何一家车企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而比亚迪,凭借它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从电池到电机,再到整车制造,完全可以轻松应对。
这本身就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硬实力的绝佳机会。
当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家庭,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上海的乐园里开着中国品牌的汽车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对“中国制造”的印象,还会是过去那种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吗?
肯定不会了。
这笔投资,从长远来看,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现在花出去的这点冠名费和车辆制造成本,对于比亚迪一年的营销预算来说,可能连零头都算不上。
但它换来的是什么?
是未来二十年的潜在客户。
有数据显示,人们成年后购买的商品,有相当大的比例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童年时期就接触过的品牌。
这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情感联系。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看的是日本动画,用的是诺基亚手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会觉得这些外国品牌就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你看,00后、10后这一代人,他们从小用的是国产手机,看的是国产动漫,玩的是国产游戏,他们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与生俱来的。
比亚迪现在做的,就是把汽车这个领域,也纳入到这种新一代的国民记忆里。
这就像是下棋,当别的车企还在为了眼前的“一兵一卒”——也就是价格战和配置战,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悄悄地把棋子落到了几十年后的棋盘上。
它是在培养未来的市场,是在为自己的品牌建立一道别人难以逾越的“情感护城河”。
当今天在乐高驾校里拿到第一本“驾照”的孩子,十年后考取真正的驾照,二十年后拥有了购买人生第一辆车的经济能力时,在他的购车清单里,比亚迪很可能不是一个需要被比较的选项,而是一个默认的、带有童年美好回忆的优先选择。
这种通过文化和情感渗透建立起来的品牌忠诚度,远比单纯靠降价促销换来的客户要牢固得多。
这件事情干得确实漂亮,既赢得了当下的好名声,又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