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2025 年新能源车在市区跑得欢,但县域里的物流个体户,大多还攥着油车钥匙不放。
就拿我老家县城的老王来说,他开着辆 10 万级的燃油轻卡,每天拉着百货跑周边乡镇,一年下来得跑 10 万公里。
有人劝他换电车,说电费比油费省,可老王算完账直摇头。
老王的痛点很实在:县域里的充电桩本来就少,乡镇上更是没几个,有时候送完货想充电,得绕 20 公里去县城,一来一回耽误 1 个多小时,多跑几趟,当天的送货量就少了,赚的钱自然也少了。
而且他的轻卡拉货常超载,电车满负荷跑续航掉得厉害,标称 400 公里的电车,实际拉货跑也就 250 公里,根本不够一天用。
反观油车,路边的民营加油站随便加,周三周五还能享优惠,每升油比市区便宜 1.2 元,加一次油能跑 400 公里,5 分钟就能搞定,一点不耽误送货。
据乘联会 2025 年上半年数据,县域物流领域燃油车销量占比还高达 68%,比新能源车多了近一倍。
说白了,对县域物流个体户来说,车不是用来 “尝鲜” 的,是用来赚钱的,油车的 “补能快、耐造” 刚好戳中他们的需求,电车那点电费优势,在 “饭碗保障” 面前根本不够看。
再看北方,尤其是东北、内蒙那些 -20℃以下的地方,老旧小区居民选油车的也多。
沈阳的李姐就住在老小区,去年冬天差点把刚买的电车卖了。
她那小区没固定车位,装不了家充桩,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快充站。
冬天晚上零下 25℃,她裹着羽绒服去充电,发现充电桩冻得跳闸,折腾半小时才充上电,而且续航掉得离谱,夏天能跑 450 公里的车,冬天开暖风跑,最多 200 公里就见底了,出门买个菜都得算计着电量,生怕半路趴窝。
后来李姐换回了家里的老燃油车,不管多冷的天,一把就能启动,暖风 10 分钟就热乎,加满一箱油能跑 600 公里,再也不用为充电发愁。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2025 年的测试数据显示,-25℃环境下,主流电车的续航衰减率平均达 52%,而燃油车的油耗仅增加 23%,续航基本稳定。
话说回来,北方老旧小区的居民,不是不想赶新能源的时髦,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没家充桩、冬天续航崩,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电车在北方冬天就是 “麻烦制造机”,反而油车的 “低温可靠性” 成了硬通货,选油车不是守旧,是真务实。
还有些人,专门盯着二手豪华车买,而且只选油车,他们也是清醒的。
杭州的小周今年就买了辆 3 年车龄的宝马 5 系燃油版,花了 32 万,比同年份的电车版便宜了 8 万。
他算了笔账:要是买电车版,3 年车龄的宝马 5 系电车,残值率大概只有 42%,而燃油版能到 65%,差了 23 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同样开 3 年,燃油版比电车版多卖 10 多万,这笔钱用来加油,够加 5 年的。
而且二手豪华车的买家,大多看重 “机械质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经过这么多年调校,开起来的平顺感、静谧性,比很多新出的豪华电车还舒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025 年的数据也显示,3 年车龄的豪华燃油车平均残值率为 61%,而豪华电车仅为 43%,差距明显。
说实话,买二手豪华车的人,不是缺那点油钱,是不想当 “冤大头”。
电车的电池衰减、技术迭代快,二手电车很容易 “过时”,而燃油豪华车的机械结构成熟,残值稳定,开几年再卖也亏不了多少,这种 “抗风险能力”,让他们宁愿选油车。
最后一种人,可能大家没想到,是传统机械维修从业者,比如汽修店老板、货车维修师傅,他们自己开的车,基本都是油车。
广州的张老板开了家汽修店,干这行快 20 年了,他店里修的电车越来越多,但自己开的还是辆本田雅阁燃油版。
张老板说,不是他排斥电车,是他太清楚电车的维修痛点了:电车的三电系统太复杂,尤其是电池包,一旦出问题,得用专用设备检测,配件还得等厂家发,维修成本高不说,还耽误时间。
去年他帮客户修一辆电车的电池,光等配件就等了 20 天,维修费花了 5 万。
而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他闭着眼睛都能修,配件在当地的汽配城就能买到,小毛病当天就能搞定,维修成本也就几千块。
而且维修从业者天天跟车打交道,知道油车的 “耐用性” 有多强。
他那辆本田雅阁开了 8 年,跑了 15 万公里,除了换过轮胎和刹车片,核心部件一点问题没有。
在他们眼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 “熟悉的伙伴”,油车的机械结构他们 “摸得透、修得明白”,这种 “掌控感”,是电车给不了的。
最后总结:
其实 2025 年选油车还是电车,根本不是 “聪明不聪明” 的问题,是 “需求匹配不匹配” 的问题。
上面这 4 种人,不是不认可新能源车的进步,是他们的场景里,油车的 “补能快、耐低温、残值高、好维修” 刚好能解决核心痛点。
说白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是你也在纠结选什么车,不如先想想自己平时怎么用车、住在哪、预算多少。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