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又杀疯了! 8月份销量突破3万台,同比暴涨129%,,旗下两款车SU7和YU7,竟然分别干掉了所有对手,同时拿下了中大型轿车和中大型SUV两个级别的销量冠军。
这成绩单是在只有一家工厂的情况下做出来的。 总产能就那么多,为了确保新上市的小米YU7能及时交付,8月份不得不稍微减少了SU7的交付量,把更多产能分给了YU7。 即便这样,小米SU7在上市一年半都没改款的情况下,依然稳坐中大型轿车的销冠宝座。 这台车的价格区间在21.59万到29.99万之间,这么久没大改还能卖得这么好,有点厉害。
而新成员小米YU7更是一匹黑马,作为一款纯电中大型SUV,定价25.35万到32.99万,第一个完整交付月就直接把理想L6拉下马,登顶中大型SUV销量榜首。 这也让小米汽车同时拥有了两个爆款车型,覆盖了最主流的消费市场。
销量暴涨的背后,离不开渠道的快速扩张。 小米汽车开店速度越来越快,8月份单月就新增了18家门店,而9月份的计划更是要新开32家。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的零售和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105个城市,总门店数达到370家。 这种开店速度,是在为持续增长的交付需求做铺垫。
小米汽车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零开始,做到了单月交付超过3万台。 不是在靠低价车型冲量,而是在中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两款主力车型都在各自细分市场成为了销量冠军,这在国内汽车品牌里是非常罕见的。
产能不足是目前的瓶颈,所有车型都从同一个工厂生产。 8月份的产能分配调整就说明了这一点,工厂需要在SU7和YU7之间寻找平衡。 即便这样,小米还是实现了超过3万台的交付,同比涨幅达到了129%。
小米SU7的持续热销有点出乎意料。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一年左右就会迎来改款,SU7上市一年半了,还没有进行大的升级,却依然能卖得最好。 这至少说明它的产品定义非常成功,初期设计就足够到位。
小米YU7的爆发来得很快。 这台车直接切入竞争最激烈的中大型SUV市场,这个级别原本是理想L6的优势区间。 YU7上市第一个月就实现了反超,说明产品力和定价策略得到了市场认可。
渠道建设是小米汽车的优势领域。 从手机时代积累下来的零售经验,现在复制到了汽车领域。 覆盖105个城市和3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部分传统车企多年的布局速度。 门店还在快速增加,9月份计划新开32家店,这种速度会继续提升销售和交付能力。
小米汽车的模式和其他新势力不同,首款车型就成为爆款,第二款车又快速成功。 两年时间,两个车型,两个销冠,同时在中大型轿车和中大型SUV市场领先,这在国内汽车行业还没有先例。
交付数据是实打实的。 超过3万台不是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具体到每一台车的交付。 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这个水平以上,说明不是偶然波动,而是具备了稳定的交付能力。
同比增长129%意味着销量直接翻倍还不止。 去年同期的基数已经不算低,在这种基础上还能实现这么高的增长,反映出小米汽车的市场需求还在快速扩张。
小米汽车没有公布SU7和YU7的具体交付比例,提到了产能分配调整。 8月份SU7的交付量有所下降,更多产能分配给了YU7。 这可能是为了保证新车型的交付,毕竟SUV市场的潜力很大。
门店网络覆盖105个城市,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主要消费市场。 3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能够支撑起目前的交付量。 随着门店继续增加,交付效率还会提升。
小米汽车的成功也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 一家工厂要生产两款热门车型,保持月产3万台以上,对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很高。 这从侧面反映了小米在制造和供应链领域的整合能力。
两款冠军车型的价格都在20万以上区间,这是国产汽车品牌一直想要突破的价格带。 小米同时有两款车在这个区间获得成功,对整个国产汽车行业都有标志性意义。
销量冠军不是自封的,而是基于实际的交付数据。 中大型轿车和中大型SUV都是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能够在这两个市场同时领先,证明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小米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现象。 从宣布造车到实现月交付3万台,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是在只有一家工厂、两款车型的情况下实现的。
门店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小米汽车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这么庞大的销售网络,说明集团给予了全力支持,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决心很大。
产能分配是一门艺术。 在总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两款热门车型的产量,是个不容易的决策。 8月份选择向YU7倾斜,可能是基于市场预判和订单情况做出的合理安排。
小米SU7一年多不改款还能热销,打破了行业惯例。 这或许意味着,好的产品设计可以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不一定需要频繁改款来维持热度。
小米YU7的快速上量,证明了小米汽车的产品复制能力。 从轿车到SUV,能够快速推出第二款爆品,说明这套产品定义和研发模式是可复制的。
3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部分二线豪华品牌的门店数量。 覆盖城市数量达到105个,这意味着消费者看车、试车、买车都更加方便,直接促进了销量增长。
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3万台,使小米汽车稳稳站在了新能源销量的第一阵营。 这个交付量级,已经与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规模相当。
小米汽车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 原本中大型轿车和中大型SUV市场的领先者都是外资品牌或传统豪华品牌,现在则变成了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
产能不足是幸福的烦恼。 很多车企愁的是车卖不出去,而小米愁的是车生产不出来。 随着门店继续增加,订单量可能还会增长,如何提升产能将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米汽车的成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产品、定价、渠道、营销共同作用的结果。 8月份的交付数据,只是这个系统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