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一味摊大饼的危险,开始攥紧拳头刀刃向内,追求高价值发展。在吉利7个品牌兵合一处,奇瑞国内事业部大一统之后,本周东风汽车正式成立了奕派科技,把风神、奕派和纳米三个品牌整合进一家公司。也是在本周,中国长安作为一家新央企正式挂牌,这不是简单意义上从兵装分离,而是做强中国汽车中央企业的一次握拳出击。
所谓“十个指头摁跳蚤,一个也捉不住”说的就是要聚心合力。你要么练拳,要么练掌,或者学习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不可能把每个手指头都练成绝世神功。这个聚心合力就是品牌定力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品牌要做强,必须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把自己的防火墙垒得高高的。
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回忆自己2019年是最难的时候,搞了三代DMI,行业没人跟进,搞成了孤家寡人,公司高管都劝他,别一条道走到黑了,要不也全力搞燃油车吧。王传福顶住了压力,终于在第四代DMI上迎来了爆发。我从接触奇瑞开始,奇瑞的出口业务就是愈挫愈勇,2008年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100亿元授信额度,坚定地在海外谋篇布局,终于在2020年后逆风飞扬。
今天,中国汽车领衔的油电切换被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不是中国汽车这次玩大发了,可能就是历史上无数次油电切换中的一朵小浪花罢了。你知道吗?电动车的出现比燃油车早了半个世纪。1835年,美国一个叫托马斯·达文波特的铁匠就造出了全球第一辆电动三轮车。50年后的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的汽油机三轮车才正式问世。你知道吗?125年前的1900年,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中,电动车占比为38%,蒸汽机汽车占比40%,燃油车占比只有22%。
此后,虽然燃油车逐渐占据主流,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在努力夺回主导权。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与环保运动推动美国国会于1976年通过《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法案》。1990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出台零排放法规。这一政策直接催生了通用纯电车EV1的量产,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打击下,EV1于2003年停车。网上有一个纪录片叫作《谁杀死了电动车》讲的就是这段故事。2008年,特斯拉来了,新能源汽车又一次大跃进。
确切的说,以特斯拉为龙头的这一次油电切换,美国、欧洲、日本的车企都很激进,但最终跑赢的是中国车企。如果特斯拉不把超级工厂放在上海,特斯拉能否获得今天的成就真要打个问号。新能源狂奔激进,不是车企自己allin电动车研发、生产就能修成正果,是包括绿电发展,三电供应链体系,AI智能化产业的全方位较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我们幸运的是,在油电切换的全球浪潮中,没有哪个跨国车企背后的国家力量比我们更强大。
今天,油电切换正在进入相持阶段,世界汽车向东看,汽车的中国方案普惠全球市场已经不可阻挡。不久前,我与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林杰有个交流。他说,如果非要拿极氪9X和传统豪华车型比,它们是古典豪华,极氪9X就是科技豪华。我认为这个表达很精准,既表达了对传统竞品的尊敬,也表明了作为后来者的差异化优势。
科技进步滚滚向前。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我家。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智能电动技术,汽车企业要有自信,舆论场也要为这份自信赋能。最近,懂车帝的驾驶辅助公开测试,肯定了特斯拉一家,中国品牌基本全军覆没。一个卖流量的商业网站要“替天行道”,且这个所谓的天道还是逆时代潮流,让人匪夷所思。
推荐大家读一读《圣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322年前的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的兔儿岛上为圣彼得堡奠基,开启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历程。300多年来,俄罗斯人一心一意要西化,即便到了普金时代,也以加入北约为目标,但是俄罗斯人300多年来的虔诚换来的只有不断的制裁和战争。
中国汽车也曾努力向跨国车企学习,甚至一度迷失了自我。现在,终于有一点成就了,必须坚定地相信自己,因为相信自己才能赢得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