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那个一直被看作是电动车“领头羊”的特斯拉,好像终于反应过来了,要在自己的车机智能化这方面下点功夫了。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特斯拉宣布,以后中国的特斯拉车主,车上的语音助手要用上咱们国家自己的大模型了,具体来说,就是火山引擎的“豆包”和一家叫“DeepSeek”公司的技术。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特斯拉这是怎么了?
怎么想起来用咱们的技术了?
其实啊,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挺现实的问题:在智能座舱,也就是咱们开车时跟车互动的那一套系统上,特斯拉这位曾经的“老师傅”,已经被咱们国内的这些新造车企业甩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
咱们得先说说,为啥特斯拉的车主们一直对自家车的“智能”水平颇有微词。
在很多人印象里,特斯拉代表的就是高科技、是未来。
但这种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几年以前。
这几年,你要是开过咱们国产的一些新能源车,比如小鹏、理想,或者用了华为鸿蒙系统的车,再回到特斯拉车里,那种感觉就像是刚用惯了最新的智能手机,突然让你回去用好几年前的老款手机一样,落差感非常明显。
这个落差,主要就体现在车里那个语音助手上。
很多特斯拉车主开玩笑说,车里的语音助手简直就是个“人工智障”。
你跟它说话,得特别标准,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它才能听懂。
你要是带点口音,或者想跟它聊个天,多说几句,它立马就蒙了,根本理解不了你在说什么。
这可不是瞎编,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
就拿懂车帝的评测数据来说,2025款的特斯拉Model Y,在安静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是92%,看着还行,可一旦上了高速,周围噪音一大,准确率就掉到了85%。
最关键的是,它没法跟你连续对话,你说一句它回一句,你说下一句的时候,它早就忘了你上一句说了啥,这就很影响体验了。
相比之下,咱们国产车在这方面就做得好太多了。
同样是懂车帝的测试,2025款的小鹏G9,用的是小鹏自己研发的大模型,不仅能听懂夹着方言的普通话,识别率能到96%,还能跟你连续聊上二十个来回。
华为鸿蒙座舱里那个叫“小艺”的语音助手就更厉害了,它能帮你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
比如你下班开车在路上,直接跟车说一句:“小艺,把家里客厅的空调打开。”等你到家一开门,屋里就是凉快舒适的。
这种把车和家连在一起的体验,特斯拉目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除了语音助手不够聪明,特斯拉车机系统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能用的软件太少了,我们管这个叫“应用生态匮乏”。
特斯拉的车机,就像一个只做了最基本装修的房子,里面就那么几个自带的软件,你想自己装点别的,没门儿。
导航地图更新也慢,很多人宁愿在车上再支个手机用手机导航。
反观咱们国内的车企,车机里那叫一个热闹。
就说小米SU7,雷军直接把小米的整个智能家居生态都搬进了车里。
你坐在车上,就能遥控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开始打扫卫生,还能控制空气净化器。
车上还留了好多接口,方便你以后加装各种小米的生态配件。
理想汽车的车机也很有代表性,它的语音助手“理想同学”不光能控制车上空调、车窗这些五百多个功能,还能直接帮你打开车机里的支付宝付停车费,或者用美团点个外卖,直接送到公司楼下。
这种便利性,是把车真正当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
再有一点,就是手机和车的连接体验。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和车的无缝连接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特斯拉到现在都不支持苹果的CarPlay或者安卓的Android Auto,手机跟车的互动,基本上还停留在连个蓝牙放歌、打个电话的水平。
你想把手机上查好的导航地址发到车上,还得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在车机屏幕上重新输入,非常麻烦。
而咱们的国产车企呢,早就实现了手机和车的“无感互联”。
用了华为鸿蒙座舱的车,手机上的大部分应用可以直接在车机屏幕上使用,操作起来就跟用一个超大号的手机一样流畅。
小米的CarWith功能也类似,可以把手机里的导航、音乐软件投屏到车机上,直接在车机大屏上操作,非常方便。
蔚来汽车的系统甚至更进一步,它能主动帮你做事,比如开到停车场,它会自动推荐空闲车位;开长途累了,它会提醒你休息,顺便给你放点提神的音乐,还能帮你查沿途的酒店、推荐充电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功能了,而是真正实现了“人、车、生活”的全方位打通。
聊到这儿,大家应该就明白了,特斯拉在智能座舱这块,确实是落后了。
它就像一个偏科生,在自动驾驶和三电系统上是优等生,但在智能座舱这门课上,成绩却不太理想。
面对中国市场上这些越来越聪明的竞争对手,特斯拉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不是自己也搞了个很厉害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叫Grok吗?
为啥不用自己的,反而要用中国的?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无奈的。
首先,马斯克自家的Grok虽然号称“全球最强”,但在海外的特斯拉车上,目前还只是个测试版,功能非常有限。
它只能跟人聊天,没法控制车辆的功能,比如你让它帮你开个窗、调个空调,它都做不到。
而且,还不是所有特斯拉车型都能用。
更要命的是,这个Grok前段时间还出了个天大的丑闻。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报道,Grok平台发生了严重的用户隐私泄露,超过37万条用户的聊天记录,连带着他们上传的照片、文档,甚至是个人信息和密码,都直接被泄露到了网上,任何人用搜索引擎都能搜到。
这对于任何一个科技公司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性的安全事故。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选择更成熟、更安全的本土大模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说,特斯拉这次选择和咱们中国的豆包、DeepSeek合作,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务实和聪明的商业决策。
它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短板,也看到了中国本土大模型在理解中文、融入本地化生活场景方面的巨大优势。
与其自己费时费力地去追赶,不如直接“拿来主义”,用最快的方式补齐短板,提升用户体验,来应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
这虽然比咱们的自主品牌晚了半步,但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这件事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未来的智能汽车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硬件比拼了,更是软件、生态和体验的全方位较量。
谁能更懂用户的心,谁能把高科技的AI大模型真正变成用户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离不开的贴心帮手,谁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