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头的事儿,早两天又炸锅,原因是一份新“团体标准”出了。按邻居老张的说法,这东西就像给那些开“老年代步小车”的老人派了颗定心丸——原来上路,连交警都不爱管,查了就没辙,只能“认倒霉”;现在嘛,听说总算要有个说法,规矩慢慢地往明面上来了。
你说这车好嘛,其实家家户户都明白:去趟早市、医院,天太热或者风雨雪,老人骑电动三轮怕摔,这种四轮代步车多少有点儿保障。可问题大着呢,买的时候叫得响,说啥“低速车”,真一脚下去,飚个六七十也不是事儿。有一年王师傅家儿子替父母买了一辆,结果冬天刹车一下子滑出去老远,他来找我,说“车底子太轻,还没ABS,停都停不住!”连修车老刘都嘀咕:“有些东西嘛,便宜不是好货。”
这不,就三天前,微信群里又有人问:“老年代步车以后到底能不能上路啊?”有人发来团体标准截图,说条件列得明明白白,最关键是把最高时速限死了,最多只能跑到40,再想飚,呵呵,装限速器直接掐死你那点小九九。老周家的三嫂偷偷讲,原来他们那款小牌子,跑起来比电瓶摩托还狠,这下全歇菜——“商家再魔改也不顶用。”
标准里,还专门提了安全气囊和ABS。别笑,真的以前见过,很多便宜小车根本啥安全配置都没有,撞了人腿磕条口也是常事。有人打听:这玩意儿真能全标配?卖车的刘婶说:“以后合规车都得配套,不然不给过,那厂子就干不下去了。”据群里几个开修理厂的兄弟透露,后备箱那位置有的品牌居然给你留出加装气囊的空位,却一个没给装,说是“留着选配”,净扯淡。
电池那块吧,现在强制国标磷酸铁锂,还得防过充。之前有一回,六楼李阿姨家晚上充电,差点给烧起来。那电板烫得手都不敢摸。现在标准一出,电池厂家都得“老实”,用那一套自断电的技术,据说和大部分新能源小轿车用的是类似的方案(这事师傅说的,真假不一定)。
“上路的事儿,到底咋整?”王阿姨在群里追问。“不是马上都能上,是得地方说了算。”其实,能不能挂牌,得看社区派出所的安排,有的地方说要先免费培训,哪天开会就带上身份证——也不用考驾照,主要学学红灯绿灯、拐弯打灯啥的。类似二环、三环不许上,周边社区爬坡下坡通个行,问题不大。说真的,老人要是有点基础,十来分钟就学通了,以后独自去个卫生服务站都省得家人跟着操心。
这团体标准,说俗了,还是行业自发个规范,还不到国家死命令的程度。意思就是,谁愿意按规矩出车,你就老实点儿,小厂不理的,山寨货还是会在市场里飘。有些地方短时间不落实这套标准,你家那车还得“偷偷摸摸”地晓得应付。去年昌南路查得紧,交警一看手续不全说要暂扣,路边都围了好多人。偶尔有人就侥幸,逮不着就算混过一阵子。
碰到现实问题咋整,修车铺的梁师傅劝:“以后买别捡残次,把小厂凑合货往回搬不是省钱!你一定得问清楚,最好有安全认证,何况那ABS和气囊,关键时候少遭点罪。”现在要考虑的新麻烦,是那些前些年已经开上的老款代步车咋过渡。听说有的地儿给了“1-2年缓冲”,老款车还能挂临时证明名义上路,到了点改换就换,不然要被收车。
好多小众功能在这波规范之后能不能留着?群里有人提,带遥控解锁的,冬天下车提前开暖风的,甚至还有厂子鼓吹自带气泵灌轮胎,谁知道这些杂七杂八能不能标准化。还有传闻说某大品牌考虑加装居然是后排老花镜专用支架,给老人留个“搁老花镜”的格局,工厂师傅都乐,说新老年代步车现在也玩上了“定制风”。
其实,这新政出来后,反倒让我想起隔壁老杨——他那辆一年早上开园林路被撞了,保险死活不赔,理由就一个:车没证。这团体标准一落地,杨大爷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准备换辆合规车,哪怕慢点,心里踏实”。
说到底,现在的路,越来越认规矩。老年人图的就是出门能顺利,不给儿女扯后腿。前两天晚上小区门口聊这事,保安小孙插一句:“以后合规的车都刷一绿牌,远远看着还挺精神,跟早年黄包车全换电瓶车似的改头换面。”倒也有趣,只是老款能不能熬到完全换新,还真不好说,到底新标准一出,地头那几家维修铺子估计又有活干了。
——修车老刘的话挂在耳边:“啥新规旧车,老路还是要自己会躲坑,会骑的老伙计才最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