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要说汽车圈流行啥,“隐藏式门把手”肯定能排得上号。有段时间,买车就得给门把手安排个藏猫猫,弹出来那一刻,给人一种自己开了一辆未来战车的错觉。设计师们可带劲了,把门把手藏得死死的,为了让车更像科技产物,弄得人人都觉得自己离智能时代又近了一点。
但“酷”归“酷”,实际用起来真没那么顺畅。你别问我咋知道的,朋友圈东北的兄弟们,冬天遇上门把手冻裂、打不开门的情况,一个比一个生动。有的人甚至说得极端,“我这车门把手冬天就是个摆设,要不是手里有锤头,真能被自己的豪车堵家门口”。说啥科技感,回头还不是得靠铁锤当救星。
现在官方看不下去了,工信部发话了,隐藏式门把手未来要禁,新规严明:哪怕用隐藏或者半隐藏结构,都必须得加一份机械冗余,也就是就算电控系统失效了,物理按一按也得把门打开。
说到底,这事可不是一天拍脑袋冒出来的。早在今年5月,工信部就已经开始广泛征求大家意见,认为这套隐藏门把手虽然时髦,但把风险也白送了。还结合着行业里面的调研,最后定了基调:“别整那些牛鬼蛇神,安全第一位”。
咱们再来捋捋这门把手到底有啥毛病。网上有论文揭示过,隐藏式门把手所谓冲着优化风阻来的设计,其实对风阻的改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折算下来空气阻力只降低0.12%。别看设计师鼓吹得热闹,真把效果往数据上摁,直接被狠甩一巴掌——还不如在轮罩上贴张纸,或把后视镜搞小一点管用。
设计师说“科技时尚”是面子,但买车的人心里想的是关键时刻能不能靠得住。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有过测试,电子弹出式门把手在侧面撞击后,成功弹出的概率只有67%,而传统机械门把手高达98%。你说关键那一瞬间,如果别人家车门把手弹不出来,逃生都成问题,那就不是时髦,是要命了。
去年问界M7发生一起追尾事故,结果乘员想逃生,门把手就彻底罢工,弹都弹不出来。到时候可没人关心你车外形多酷,只关心你能不能活着出来。再遇到电路老化、电机损坏,或者下雪的极端天气,你再时髦的设计,也可能让人被困在车里。有些车主感受那真是“冻骨”的绝望。
说维修吧,隐藏式门把手电机、传感器坏了可不是几十块钱能解决,动不动就得上门维修,还不一定修得好。小毛病频发,谁用谁知道,这玩意让你车没几年就得面对一堆门把手修车单,堪称“智商税”。
说起来,这事还真有点像前几年手机流行无边框、屏下指纹那一波。大家拚命往极简、科技风上贴,嘿,最后发现用着恼火,还是老老实实按按钮最踏实。所以有人说这波隐藏式门把手,是汽车圈一次集体“走火入魔”的设计。
再回头看看车企的态度,其实政策都还没正式落地,聪明一点的厂商早就开始转向了。新款的问界M7就不整弹出的隐藏门把手了,改半隐藏。极氪已经准备把自家9X恢复成传统造型,大家从一个山头跳到下一个,争着想着赶紧把锅甩在“政策调整”上,生怕给自己搭进去。
买车这事,用户图啥?不就是心里踏实,关键时候能救命嘛。设计再酷,开门得顺畅;科技再牛,归根结底还是要可靠。车企现在懂事了,安全和可靠性才是“卖点”,光靠包装门把手,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是说中国造车要发扬创新精神吗?机械冗余难道不是技术倒退?”其实你把这事比喻成飞机,每架飞机都有多道刹车系统,就是防止一种失效一种能用,不然一路飞着突然刹不住可咋办?汽车门把手也一样,电子、机械两手抓——你不能把命全压在一根电线上。万一电源断了,连个电弹开都弹不了,这车就是“铁棺材”加“救命锁”,谁愿意搭这赌注?
咱们很多人喜欢新技术,毕竟大家都向往智能、自动。但真到生死时刻,有没有机械冗余,成了逃命的唯一希望。你现在为了科技、风阻,把安全当牺牲品,到头来谁买账?
其实再酷的设计,也得问问自己:“是不是把实用和体验搁一边了?”门把手设计值得推敲,用户不比什么汽车设计师懂市场,但都懂安全和方便。风阻省没省,用户未必感觉得到;但门开不开,能不能逃命,谁都能一把抓准。
换个角度说,这波隐藏式门把手流行,挺像“过度设计”,有点哗众取宠。咱们经常看到厂家宣传自己车多时髦、多高端,可有几个产品经理认真问过用户:“你想要的门把手长啥样?”答案很简单:能用,遇事能救命,安全,别修三天两头出毛病。你要是光顾炫技,给用户添麻烦,最后反倒成了笑柄。
工信部这回的动作,其实是给“过度设计”踩了刹车。不是说要禁止一切新鲜玩意,更不是反对技术进步,而是提醒大家:凡事过犹不及,再酷炫的方案,第一步都得从安全和可靠性出发,没这个底线,那就是失败。这道理谁都懂,真有用的时候,是用户拉开门的那一刻。
你回头想想,汽车这东西,本身就是一个“用来保护人的铁盒子”。设计师画细节当然重要,但装不装隐藏式门把手,不该成为安全的绊脚石。哪个设计靠谱,是市场和用户说了算。技术不是拿来做花活,而是让用户活得更安全。"科技感"只是个调料,主菜得是安全。
这事也让人想起“科技向善”。不是说多么反对创新,而是提倡“技术优先考虑人命,别让科技绑架人的体验”。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天天琢磨怎么开门,这才是本事。汽车厂商以后要轮着琢磨门把手,别再把心思全花在外观硬件上,把最靠谱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那你的车才见得长久。
现在是门把手,下一步可能就是别的“新奇设计”也会被“安全”挑战。也许每个行业都会遭遇这么一波“科技向左,实用向右”的碰撞——谁能两手都抓,谁笑到最后。毕竟,花里胡哨能吸引目光,关键时刻只有安全才能救命。
想明白这件事,或许我们就能对“什么是技术进步”有个新的认识了:不是让生活多几种打开门的方式,也不是让汽车变成秀场,而是让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都能顺利、安全地打开门。至于门把手藏不藏,科技未来到底走哪条路,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安全,从来都是唯一的标准。
所以说,隐藏式门把手,最终凉凉,其实也不算冤。技术本身没错,过度炫技却贻误了正事。工信部这一脚刹车,是为大家好,车厂也省了不少麻烦,用户更能安心。毕竟,门外面的世界可以精彩,门里的安全才最重要。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