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珍珠黄的五羊本田CGX150静静伫立在维修间里,工具箱旁的地板上还留着老款辐条轮拆下后淡淡的油污。师傅拿着新到的真空辐条轮胎,用指甲敲了敲表面,又揉揉眉心。换胎这活儿他已经干了八百遍,却还是为这个新玩意琢磨了半天——真空辐条轮,听起来就像是家族聚餐上第一次带来的女朋友,在老旧工艺与新潮科技之间,有种令人微妙的违和感。
不过“五本”最近的思路很明了:要升级,但不能太激进,否则老用户会急性应激障碍——毕竟这机械指针和消声器,得让人觉得是“爷爷那辈儿的味道”。
这一轮改款的主角,无疑是真空辐条轮。五羊本田把它放在了宣传头排,不管你是对补胎这活儿有独特兴趣的小区老司机,还是血气方刚的高校新摩友,这项升级都能让你在衣服上多两个兜,少点扎胎的烦心。不是我危言耸听,用原本的钢丝内胎轮外出,等于随时在和“补胎师傅的专业水平”做心理博弈。术业有专攻,有师傅补得跟新的一样,也有师傅让你回来就吃一口气——这个行业,跟摩托骑士圈子一样,多数人都很善良,但偶尔也混进一些考虑利润比你安全还多的。
当然,售价方面,边包版直升到11480元,比之前贵了近千。涨价在摩托圈里未必是洪水猛兽,毕竟今年啥都涨,但有时候消费者会疑惑,这千元拉力,究竟花到哪去了?是那一堆变厚的镀铬件,还是显眼的真空轮胎?如果真问到厂家,可能他们会笑着把脑门搽搽汗,说一句“都是成本,都是情怀”。其实,在我看来,情怀和成本并不是一对同轴齿轮,要是能打动用户掏钱,那肯定是你把情怀和实用性做到了同一种味儿。
外观依然是复古风骨。水平车身线条,狭长油箱,以及那毛毛虫式座垫和闪着油光的圆锥消声器,让人一眼回到上世纪的街头。一排老人慢悠悠地在公园门口聊股票,那摩托旁蹲着一个小青年抽着烟,案例和故事都藏在这座城市的烟灰里。新出的珍珠黄和炫蓝比老款白和黑更“有精气神”,但也有原味被稀释的风险。每次有车厂砍掉主力经典色,总有人在论坛里哭唧唧地怀念,其实你真的买车时又会选新配色。人就是这么自相矛盾,不过本田很懂这一点。
实用配置这回算是“终于开窍”。真空辐条轮毂,不仅颜值在线,更解决了补胎麻烦。老用户早有抱怨:骑着有范儿,补胎时就像在和八十年代的补鞋匠玩命。现在,一刀切进真空胎时代,不光省事儿,还提升了骑行安全,那些社交圈里反复被提及的“爆胎惨案”,终于可以低调退场。
与此同时,手把增高码也可以选装,干脆满足了身高不占优或喜欢“葛优瘫”骑姿用户的需求。老款低把骑起来,多少带点“战斗气息”,适合后座刚表白的女朋友嗓子还没哑。新款一加高,坐姿松弛,后座女友可以直接发朋友圈:“男朋友带我兜风,没骑飞”。时代不同,用户需要的舒适也变了。只不过手把高了,心里的“本田仪式感”就少了一点点,现实总是这样,鸡汤和牛肉面永远无法共存。
至于动力系统,本田还是那个“小板凳”:稳,但不躁动。149cc单缸,两气门,风冷传世。来自幻影150的基因很强大,但10升油箱和1.93升百公里油耗表明,这不是拿来飙车的疯子,也不是速度与激情9的替身。能省,就省——现实里,你甭管愿不愿意,终归会为油价和续航算一笔账。测试里说,满油跑500公里,基本就是“周末小长途、工资不涨、心态不崩”的理想配置。动力平稳、油耗低,骑得踏踏实实,适合那些不愿用血肉撞风的人。
安全方面,看看配置单,厂家写得挺明白——前后碟刹,但只有前轮单通道ABS,后轮依旧靠人品。完美吗?不完美。但考虑到这个级别的售价和“六年驾龄一粒尘”的安全意识普及程度,这不过是门槛设置的一种温和表达,反正摔了不赖ABS。没有TCS牵引力系统也无所谓,摩托的牵引力,咱自己那只右手才是最大变量。厂家不多做,消费者也不多问,有点像考试里最后两分的加分题,不考也不亏,考了也凭自己。
剩下的智能配置,是“WiLINK”这些手机操控防盗系统,仪表机械指针加负显液晶屏,像是把最新潮的安防配件堆进老爷车仪表底座里。这是科技妥协于审美的又一次例证。表面光鲜实用,实际上也不过是让人多一个社群吹牛的接口:“看看我的CGX,手机防盗你有吗?”
悬挂系统,依旧强调舒适优先,双侧镀铬五级可调后减震。这玩意儿的设计师大概是个喜欢喝不加糖的拿铁,也许害怕太刺激,才会让摩托骑行像是坐进四平八稳的老式沙发。
整体而言,这次真空辐条轮、增高手把、几抹新配色,把CGX150做成了“实用复古”的新样本。但那个价格——边包版多了近千元——如果换成现金放在本田的后座,够你请半年的养车小哥吃两顿烤串。是物有所值?还是消费升级下的大厂试探?换到你我身上,既不好说“不贵”,也难以断言“超值”。
每次新款发布,摩友们都像刑侦剧里的第二现场勘查员,既要看“现场”的变化,又要点数手里的预算和需求。你觉得边包版这千元升级值不值?会不会有一天,真空胎和智能防盗成为标配,价格却还留在十年前?现实有太多未解之题,也许,这种不确定,比升级的辐条轮还来得真实。
评论区里应该怎么聊呢?老实说,各位“证据收集员”自有定论。有人选标准版,觉得自己骑的不是马,而是省心。有人盯着边包版,眼里只有那一圈金辉和装载的梦想。摩托世界的复杂,不在于配置升级,而在于你愿意把它当哪种“现场”现场。
你又会怎么选?千元涨价,是物有所值的实用性加分,还是只是某种怀旧情绪的“奢侈税”?这个问题,和摩托车的下一个拐弯一样,留给路上的实际体验去回答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