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车友!近特斯拉的二季度财报出炉,虽然数字看着还是有点“扎心”,但比起一季度那“差”的成绩,总算是有惊无险,从“ICU”挪到了普通病房!这波“回血”,大的功臣是谁?没错,就是那个被不少网友吐槽“改了个寂寞”的焕新版Model Y!
财报“止血”,Model Y立大功!
先看数据: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确实跌了不少(2012年以来大降幅),但关键的是环比涨了16%!这口气总算缓过来了。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166.61亿美元,虽然同比还是降了16%,但环比大涨19%,各项指标还超出了机构预期。一句话总结:特斯拉二季度的主旋律就是“止住颓势”!
为啥能止住?焕新版Model Y功不可没!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有多惨?净利润暴跌71%,汽车收入骤降20%,马斯克都急得“调整策略”了。就在那时,Model Y时隔五年终于改款。当时网上吐槽声一片:屏幕换挡没学Model 3、内饰还是那么“极简”、舒适性配置基本没有、外观就微调一下…感觉像“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然而,市场给了吐槽一记响亮的耳光! 焕新版Model Y上市后,效果立竿见影。二季度特斯拉汽车销量从一季度的33.6万辆提升到38.4万辆。别看绝对值增长不算爆炸,但新款定价更高啊!这直接带动了卖车收入,更神奇的是,汽车毛利率从16.2%回升到了17.2%!单车销售均价也从27.45万涨到了29.39万。这波操作,直接把特斯拉从毛利率持续下滑的泥潭里拉了一把。
在中国市场,焕新版Model Y首周交付就破6000辆,上半年稳坐SUV销冠宝座,25-35万价位段更是领跑。面对一众“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国产新车,这款“老将”Model Y,依然能打!特斯拉对Model Y“小修小补”的策略,现在看,确实务实得有点“偷懒”但有效。
为啥“缝缝补补”?背后有苦衷!
为啥特斯拉不赶紧出新车,非要抱着Model Y“缝缝补补”?原因挺现实:
Cybertruck“掉链子”:在美国这个皮卡大户市场,Cybertruck本被寄予厚望,结果百万订单转化率惨淡(据说只有2%),完全没接上Model Y的班。
廉价车“难产”:那个传说中的Model 2/Q(平价车),从2020年画饼到现在,硬是没影儿。4680电池、一体压铸这些“黑科技”听着牛,但就是没变成能开的车。结果呢?市场上“中国版Model 2”都出一堆了。
钱都砸AI去了:马斯克的心思显然不全在车上。2024年特斯拉资本支出超100亿美元,今年二季度还在猛增,重点就是人工智能(FSD、Robotaxi、Optimus机器人)。自由现金流从去年三季度的27亿多,跌到了现在只有1.46亿!6月又宣布追加80亿投资AI。造车的钱,被AI“吸走”了!
所以,Model 3/Y这对老兄弟,尤其是Model Y,只能继续“苦一苦”,扛起销量大旗。特斯拉的应对也很“务实”:
搞中国特供:推出长轴六座版Model Y(Model Y L),精准瞄准中国大家庭需求。
廉价车“套娃”:马斯克亲口说,四季度要推出的平价车,“长得很像Model Y”!看来是利用现有产线,在Model Y基础上“魔改”出廉价版,省钱省力。
“挤牙膏”能救场吗?廉价版是解药还是镇痛剂?
特斯拉这波操作,像极了当年“挤牙膏”的英特尔。靠着Model Y的“缝缝补补”和即将到来的廉价版Model Y,确实能短期“回血”,稳住资本市场。焕新版Model Y在中国重夺月销冠,廉价版Model Y也吊足了胃口。
但问题也很明显:
来得太晚! 廉价版Model Y要年底才量产,等它大规模铺开,国内15-20万纯电市场早已是“血海”,比亚迪、小米YU7(产能爬坡中)、一众新势力早就占好位置了。购置税减免政策也可能快退场了。
创新不足? 长期“挤牙膏”,靠老车型改款和套娃,能维持多久竞争力?当年英特尔就是因此被AMD反超。特斯拉的“下一代爆款”在哪里?是真能落地的Robotaxi,还是Optimus机器人?这些才是马斯克的星辰大海,但需要时间,更需要Model Y们持续“输血”。
总结一下:
特斯拉二季度能“止血”,焕新版Model Y绝对是头号功臣,证明了其产品力依然在线。但面对销量下滑、份额萎缩(中国市占率从15%跌到7.6%)、竞品围剿(小米、比亚迪、问界等)的多重压力,光靠“缝缝补补”Model Y和年底才来的廉价版“套娃车”,更像是一剂“镇痛剂”。
特斯拉需要真正的“下一剂猛药”——一款能重新定义市场、让马斯克“挤爆牙膏管”的全新爆款车型。 在那之前,Model Y还得继续“挨骂养家”。各位车友,你们觉得特斯拉的廉价版Model Y能在“血海”中杀出重围吗?还是期待它拿出真正的“王炸”?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