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很多朋友都喜提新车,想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车位上安个充电桩,以后就再也不用为充电发愁了。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不少住在老旧小区或者一些特殊环境的朋友,在安装时都被师傅告知一个头疼的问题:“您这儿没有预留地线,按规定是不能安装的。”这话一出,很多人都蒙了,心里直犯嘀咕:不就是一根线嘛,有那么重要吗?
网上不是好多人说,随便找根线搭一下,或者干脆绕过检测就能用了吗?
今天,咱们就得把这个事儿彻底说清楚,这根不起眼的地线,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为什么安装师傅宁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妥协。
这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首先,咱们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来解释一下,家里用电的线路里,地线到底是干嘛的。
您可以把家里的电路想象成一个供水系统。
火线,就像是自来水公司送水来的高压水管,劲儿大,有压力。
零线,就像是您家把用过的水排出去的下水管,它和火线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让电器能正常工作。
那么地线呢?
它就像一根埋在您家墙边,直通地下的、特别粗壮的“紧急排水管”。
平时,这根管子啥也不干,就静静地待在那。
可一旦您家的电器,比如这个充电桩,内部的“高压水管”(火线)因为老化、受潮或者被老鼠咬了,突然破裂,导致高压水流(也就是电流)喷到了电器的金属外壳上。
这时候,整个充电桩的外壳就带上了电,变成了一个看不见的陷阱。
如果您在这个时候正好用手去摸充电桩,或者身体接触到了充电桩,那电流就会立刻把您的身体当成一条新的“下水道”,疯狂地穿过您的身体流向大地。
这个后果,我们都知道,轻则重伤,重则性命不保。
而地线的作用,就是在漏电发生的那一刹那,给这些失控的电流提供一条电阻极小、畅通无阻的“专用泄洪通道”。
电流是很“聪明”的,它永远会选择最好走的路。
相比于通过人体这条电阻很大的“小土路”,它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地线这条“高速公路”,瞬间大量电流涌入大地。
而您家里的电箱里,都有一个叫“漏电保护器”的哨兵,它时刻监测着电路。
当它发现有这么一股巨大的电流走了“紧急通道”而没有走常规路线时,它会立刻判断出“出事了!”,于是在零点几秒内“啪”地一下切断总电源。
整个危险从发生到被掐断,快到您可能都还没反应过来,从而保护了您的安全。
所以说,地线和漏电保护器是一对黄金搭档,一个负责引流,一个负责拉闸,缺了谁,这个安全系统都是不完整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问题:充电桩没有地线能用吗?
答案是绝对不能。
有人可能会觉得,漏电这种事是小概率事件,自己运气不会那么差。
但安全问题最怕的就是侥C幸心理。
充电桩是个大功率电器,工作电流比冰箱、空调大得多,而且经常是在户外或者半户外的潮湿环境中使用,下雨、下雪、回南天,都会增加线路受潮、绝缘性能下降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漏电的概率远比室内家电要高。
国家为什么要在《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这样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里,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规定“所有充电设备必须具备可靠的保护接地措施”?
这背后都是血和泪的教训总结出来的铁律。
那些在网上教人如何用一根铜线把充电桩的接地端子和零线端子连在一起,俗称“接零保护”或者“跳线”的方法,更是极端危险的行为。
这种做法确实能骗过充电桩的接地检测功能,让它启动工作,但它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这么做等于把充电桩的金属外壳直接和电网的零线连在了一起。
在理想情况下似乎没问题,可一旦整栋楼或者整个小区的公共零线因为老化、施工等原因发生断裂,而火线还正常供电,那么电流就会通过还在工作的电器,返回到零线上,导致所有接了零线的设备外壳全部带上220伏的高压电。
您想想看,您本来是想装个保护装置,结果却亲手在家里安放了一个随时可能被激活的“电老虎”,这简直是拿家人的生命在开玩笑。
现实中因为接地不规范导致的事故并不少见。
几年前就有一个新闻报道,一位车主因为小区没有地线,就自己找人私拉电线装了充电桩。
结果在一个下雨的晚上,充电桩受潮漏电,因为没有接地,漏电保护器没能及时动作,持续的小电流发热最终引燃了充电桩和车辆,火势蔓延还烧毁了邻居的财物。
事后消防部门的鉴定结论非常明确:如果该充电设施有规范的接地,漏电保护装置会在起火前就切断电源,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安全上的投入,永远不能打折扣,省下的几百块钱,可能需要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代价去偿还。
那么,对于确实没有预留地线的老旧小区,是不是就真的没办法了呢?
当然不是。
正确的解决思路不是去挑战安全底线,而是寻求专业的、合规的解决方案。
首先,您可以请有资质的专业电工来现场勘查,看是否可以为您做一个“独立接地极”。
通俗讲,就是在您的车位附近,找一块合适的土地,向地下打入一根或数根专用的金属接地棒,深度通常要在一米五以上,然后用专用的接地线把充电桩的接地端和这个接地棒牢固连接。
这还没完,电工还需要用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来测量这个接地极的电阻值是否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通常是4欧姆或10欧姆),确保它在关键时刻能有效泄流。
如果一个接地棒不够,可能需要打好几个,组成一个接地网。
这个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因为土壤的干湿度、成分都会影响接地效果,普通人根本无法判断。
如果连打接地极的条件都没有,比如车位全都是硬化的水泥地,那还有第二个选择:购买和安装“II类防护”等级的充电桩。
这类充电桩在设计上采用了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结构,简单说就是它的内部带电部件和人能接触到的外壳之间,有两层或以上的绝缘保护,从根本上杜绝了外壳带电的可能性。
因此,国标允许这类设备在特定情况下不强制连接保护地线。
当然,这类充电桩的成本会高一些,但相对于安全来说,这点投入是完全值得的。
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必须由持证的专业电工来评估、设计和施工,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