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朋友圈被腾势N8L刷屏了。这款31.98万起售的豪华六座SUV,号称"科技旗舰",搭载各种黑科技,预售首日订单就破万。看着满屏的"必买"、"真香",我突然想起十年前买第一辆车时的场景——那时候我也是被各种评测文章忽悠得团团转,最后买了一辆"性价比超高"的车,结果开了一年就想换。
一、豪华SUV市场的定价游戏
腾势N8L的预售价格区间31.98-34.98万元,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为什么不定30万整?为什么不是35万?这背后是一场精心的定价游戏。我在复旦学金融时就明白一个道理:所有价格都是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产品价值的真实反映。
大三排SUV市场今年突然火爆,特斯拉Model Y L、蔚来ES8、理想L9等车型扎堆上市。表面看是消费升级,实则是车企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像股市里机构总在寻找新的概念板块一样,车企也在不断创造新的细分市场。
二、专家的话能信几分?
看着各种汽车媒体对N8L的评测,我突然想到股市里的那些"专家"。他们和车评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新车发布时集体唱多,一旦销量不及预期就开始找各种理由。
现在资讯发达,各类股市专家很多,一天一个观点,一下熊了一下牛了。这类专家的特点就是万一看对了,就大吹特吹,甚至还要附上大赚的操作截图,一旦看错了,就开始写得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懂。
实际走势无非涨跌横,一两千字的文章,连后面怎么走都看不出个所以然,不用自我怀疑,不是你的水平不够,而是人家根本不想让你看懂,说模糊一点,涨了也对,跌了也对,扯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技术分析,故作高深。
汽车评测和股市分析本质上都是信息不对称的游戏。评测人开两天车就敢下结论,分析师看几根K线就敢预测未来。这种主观判断的价值有多大?我持保留态度。
三、定价权才是关键
说来说去,股市争夺的就是定价权,没有定价权,就没有话语权。汽车市场何尝不是如此?特斯拉一降价全行业跟进,这就是定价权的体现。
在股市里也一样,定价权只可能在机构手里。哪怕机构有100个心眼,最终也反映到交易上。因此不必舍本求末,只要看清楚机构交易行为就好了。
四、从汽车到股票:认知偏差的陷阱
牛市中的暴跌往往会产生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死扛不卖,"牛市一定要拿得住";另一种是稍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跑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卖早了就是卖晚了。
这和买车时的心理如出一辙:看到新车发布就冲动下单(追高),开了半年发现小毛病不断又急着出手(杀跌)。都是典型的情绪化决策。
上图这只股票回头看涨得不错,但当时看可谓一波三折。绿色框内的调整就有五六次。这样的走势要想一路拿住难度不小。数字①②标注的区域调整时间远超前面几次,已经不能用短调形容了。
五、交易行为不会说谎
走势的价值在于掩盖真实的交易意图。真实的交易意图当然隐藏在交易行为当中。只有看清楚交易行为才不会出现反向错误。
资金的交易行为不是随机的。尤其是机构资金,他们的交易行为不仅有规律而且有很高的重复性。否则对机构来说股市赚钱就不能称之为生意。
这张交易行为数据图中橙色柱体是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越活跃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时间越长。
虽然走势跌宕起伏但从机构资金交易行为来看却是波澜不惊。「机构库存」持续活跃说明机构资金持续参与交易长达数月。只有机构看得上的个股才能得到持续参与的可能性。
六、反面教材的警示
有的人说牛市闭眼持有就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过去几年很多个股行情没结束就开始走弱牛市中很多人照样赚的不多。
这是一个反面教材图。和前面的股票一样都是震荡向上但最后一次调整后不再向上原因就是「机构库存」消失了说明机构资金不再参与结果股价一路向下。
有没有机构资金参与才是重点不是说行情好就一定会涨…
七、回到腾势N8L
看着腾势N8L的各种参数配置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选车还是选股都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而要看清背后的资金动向和交易逻辑。
新能源SUV市场竞争加剧表面是产品力的比拼实则是资金实力的较量。就像股市里概念炒作一样最终能笑到最后的都是有真实资金支持的标的。
八、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
- 不要轻信专家的一家之言
- 学会从数据中寻找真相
- 关注资金的真实动向而非表面现象
- 建立自己的决策框架而非随波逐流
记住:无论是买车还是投资都要做足功课不要被表面的华丽参数迷惑双眼。
声明
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提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从未也绝不会以任何形式推荐具体投资标的或提供操作建议请读者谨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全部评论 (0)